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“干”得这么真,娱乐圈里还有谁能像他这样把“真”当饭吃?

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录制后台,有年轻选手怯生生问刘欢:“刘老师,我唱得是不是太野了?”

刘欢干

他正啃着半个苹果,汁水顺着下巴流,眼都没抬:“野?好歌就得带毛边儿!你把毛剃光了,还叫什么个性?”

说完咬了口苹果,咔嚓一声,比舞台上的高音还脆生。

刘欢干

这大概是刘欢最“出圈”的瞬间之一——不端着、不迎合,像胡同口刚喝了二两的大爷,咧嘴一笑全是真心话。可娱乐圈里,这样“干”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?

一、他的“干”,是跟音乐较真的死磕

30多年前,刘欢在中央音乐学院当老师时,给学生上课最爱说:“音乐这东西,骗不了人。”

他第一次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,词作者找到他:“小刘,这歌得唱出‘兵味’,你城里娃,懂什么叫‘摸爬滚打’吗?”

他没接话,揣着歌本直接去了军营,跟战士们同吃同住了半个月。回来后嗓子哑得说不出话,却在录音棚里一录就是通宵,最后那声“青春献给她,我的祖国”,硬是唱出了钢筋铁骨的劲儿。

后来录好汉歌,导演要求“得有黄河的奔腾劲儿”,他揣着录音机跑到黄河边,录下浪涛声、船工号子,把水鸟的振翅声都融进前奏。有人劝他:“刘老师,这费啥劲,后期加点音效不就得了?” 他把一叠乐谱摔在桌上:“音效能代替真感情?我听见黄河在喊,就得让大伙儿听见!”

这些年,他从商演单场报价百万的“顶流”,变成了给纪录片配不挣钱的主题曲;别人忙着上综艺“刷脸”,他却一头扎进工作室,磨一张专辑就是三年。有人说他“傻”,他却反问:“音乐要是只为赚钱,那跟菜市场卖白菜有啥区别?”

二、他的“干”,是敢在镜头前“不装”

前几年他参加歌手,因为身材发福,网上有人吐槽“发福的胖子哪有舞台感”。

他在采访时直接回应:“我胖怎么了?我又不是靠脸吃饭。再说了,我胖说明我吃得好,睡得香,日子过得踏实——这比啥不强?”

有次直播,粉丝让他唱“流行款”情歌,他笑着摆手:“情歌?我老婆都听腻了,你们想听新的,给我半年,写首实在的。” 转头就跟观众聊起怎么给女儿做早餐:“今早煎鸡蛋,火候大了点,蛋黄有点老,下次得改改——生活嘛,就得这么琢磨。”

就连被问“是不是娱乐圈清流”,他也直言:“清流?我就是个普通教书匠,哪有那么多高大上。看不惯的事儿我得说,看不惯的人我得躲——活得累,还图啥?”

三、他的“干”,是把“真”活成日子

刘欢在采访里提过,自己有“三不原则”:不炒绯闻、不立人设、不灌鸡汤。

有媒体让他给年轻人“成功学建议”,他皱着眉说:“别跟我谈成功,我当年录弯弯的月亮,被出版社退了18次,差点去摆地摊。你要真想成事儿,先学会‘熬’——熬得住,才能守得住真。”

生活中的他,更像邻家大叔:喜欢蹲路边跟大爷下棋,输了就拍着大腿骂自己“臭棋篓子”;给女儿做饭手忙脚乱,切个洋葱都能把自己哭得稀里哗啦;演唱会前紧张得来回踱步,开口唱第一个字又瞬间稳如磐石。

“干”不是说出来的,是活出来的——像他这样,把音乐的较真、做人的坦荡、生活的烟火气捏巴捏巴,揉成了一把“真”的骨头。

如今娱乐圈里,“人设”比作品还抢眼,“流量”比口碑还重要。可刘欢偏不跟着凑热闹,他依然守着录音室的灯,守着讲台的尺,守着内心的那杆秤——活得像块“璞玉”,棱角分明,却让人心生暖意。

说到底,刘欢的“干”,不是豪言壮语,是“一辈子就干好一件事”的轴;不是完美无缺,是“错了就改,对了就扛”的实。

这样的“干”,在娱乐圈里,不就是一种稀缺的浪漫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