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曾如何评价龚琳娜?那句“龚琳娜是会唱歌的巫婆”背后藏着多少艺坛真相?

提起刘欢,乐坛公认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他坐得住书房钻研古典,也能在舞台上掀起流行浪潮;他教过我是歌手里的歌手如何“讲故事”,更在中国好声音里用一句“你真不是来唱歌的,你是来渡劫的”圈粉无数。而龚琳娜呢?这个唱忐忑一出场就让评委“懵圈”的歌手,有人骂她“鬼哭狼嚎”,也有人赞她“把民歌唱出了灵魂”,可偏偏两人,一个像醇厚的陈年普洱,一个像烈性的山间烧酒,看似格格不入,却在刘欢的只言片语里,藏着最懂艺术的人才会有的“惺惺相惜”。

从“皱眉”到“拍案”:刘欢初见龚琳娜时的真实反应

时间拉回2010年,龚琳娜带着那首“神曲”忐忑上了春晚,一时间舆论炸开锅——“这哪是唱歌?”“耳朵要被毁了!”。也是在那时,刘欢在一次采访中被问起对龚琳娜的看法,镜头捕捉到他微微皱眉,话到嘴边又咽下去的样子,让观众好奇:这位一向温和的乐坛大神,难道也觉得龚琳娜“太出格”?

刘欢对龚琳娜的评价

可后来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,当龚琳娜翻唱小河淌水时,刘欢作为点评嘉宾,却突然拍了下桌子:“你们知道吗?龚琳娜唱的每一个音,都是她跟着云南的山风、溪水、鸟叫,一点点‘磨’出来的!她不是在‘演’民歌,她是在‘还原’民歌里最鲜活的生命力!”那一刻,所有人都愣住了——曾有人说龚琳娜的唱法“离经叛道”,可刘欢却说,她比谁都更懂“传统”的根在哪。

“巫婆”不是贬义词,是刘欢对艺术家的最高褒奖

其实刘欢口中那句“龚琳娜是会唱歌的巫婆”,早就不是秘密。但鲜少有人知道,他解释这句话时的认真:“你们以为‘巫婆’是骂人的?在我这儿,这是天大的夸奖!古代的巫师,能用最原始的声音勾动人心,能让听的人忘记技巧、忘记评判,只剩下灵魂的震颤——龚琳娜就有这个本事。”

他举了个例子:“有次听她唱斑鸠,开头那声‘唧——’,像突然从山谷里窜出来的光,直接打在我心上。后来才知道,她在云南采风时,跟着当地的老人学了三个月,就为了学那个‘不按音阶走’的颤音。现在的歌手有多少敢这么‘笨’?多少人追求技巧完美,却忘了唱歌是要‘活’的。”

刘欢说得没错。龚琳娜的“特立独行”,从来不是为博眼球。她在德国留学时,放弃“学院派”的乖巧,一头扎进民族音乐的深潭,跟老艺人学“哭腔”、学“呐喊”,甚至把自己关在山里,对着风吼、对着雨唱,就为了找回被“标准化”磨掉的本真。而刘欢作为从北京人在纽约唱到好汉歌的“国民歌手”,太清楚这种“本真”有多珍贵——他曾说:“流行歌火了又火,能记住的不超过十首;但龚琳娜的歌,你听了可能会‘嫌弃’她的音准,可十年后想起,那个‘怪怪’的旋律还会在你心里打转。”

从“分歧”到“共鸣”:两位艺术家,其实在守护同一种东西

有人问:“刘欢和龚琳娜,一个主流,一个先锋,真的能懂彼此吗?”答案藏在他们的音乐态度里。刘欢在歌手唱从头再来时,特意加入了一段京剧念白,说“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‘密码’,不能丢”;龚琳娜后来演唐宫夜宴,把唐代宫廷舞和河南民歌糅在一起,在舞台上“扭”得像个孩子,笑着说:“传统不是供着的,是要‘玩’起来的!”

你看,一个在歌坛“守正”,一个在艺术“出奇”,却都在做同一件事:不让音乐变成冰冷的“技术标本”。刘欢评价龚琳娜时,从不说“她唱得好在哪”,只说“她为什么要这么唱”——他说龚琳娜的忐忑,“看似乱,其实每个音符都在模仿心跳加速时的慌乱,你以为她在‘炫技’,她在讲故事”;他劝那些骂龚琳娜的人:“先别急着否定,你听听她的呼吸,听听她声音里的皱纹——那是活生生的人,在用生命唱歌啊!”

写在最后:当“权威”为“先锋”正名,我们该看懂什么?

如今回头看刘欢对龚琳娜的评价,最动人的从来不是“夸奖”本身,而是他作为顶级音乐人,放下“标准答案”的勇气。他说:“艺术哪有什么‘对错’?龚琳娜的路子野,可她的野里,藏着对音乐最赤诚的爱。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‘野孩子’了,她们能把我们从‘套路’里拽出来,让我们想起——原来唱歌,真的可以这么自由。”

或许这就是刘欢藏在评价里的大智慧:真正的大家,从不试图把所有人都拉到自己的“安全区”,而是愿意为那些“不一样”的声音撑一把伞,因为他们知道,艺术的花园里,既需要雍容的牡丹,也需要倔强的野花——毕竟,没有哪一朵花,能代表整个春天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