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曾力赞霍尊"顶级的",如今他的"消失",是对这个评价最好的回答吗?

想起2018年天赐的声音后台,刘欢攥着霍尊的手说"你这孩子,怎么把中国风唱得这么通透"时,眼里是真的有光。那时的霍尊,穿着改良版长衫站在舞台中央,卷珠帘的余音绕着摄像机转,像个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公子,连呼吸都带着古韵的雅。

可如今再搜霍尊,词条里没了"歌手"前缀,只剩下"争议""隐退"。刘欢那句"顶级的",像颗被时光磨得发亮的石子,躺在记忆的角落里——它到底是对艺术天赋的肯定,还是对命运的预言?

先说回刘欢为什么认他。2014年中国好歌曲第一季,霍尊带着卷珠帘一亮相,四个导师全转了椅子。刘欢当时拍着大腿喊"这是难得的好声音",后来在采访里说得更直白:"现在的年轻人唱中国风,要么太腻,要么太飘,他懂'留白'。你听他唱'胭脂扣',那个'扣'字拐了三个弯,既没丢戏曲的韵味,又有流行的骨架,这孩子是真心吃透了传统。"

刘欢对霍尊的评价

现在回头看,卷珠帘确实是个奇迹。18岁的霍尊没受过专业训练,却把昆曲的咬字、古筝的泛音、流行音乐的旋律织得浑然天成。更难得的是他没走"伪古风"的路——没有堆砌"江山""美人"的词,而是用"胭脂""画舫"这些小意象,唱透了"伊人何处寻"的孤独,像杯泡了三年的普洱,初尝温润,回味全是苦涩的余韵。

刘欢后来不止一次提过霍尊。在某次音乐节后台,他指着远处背单词的霍尊对工作人员说"看好这孩子",说他"比当年的自己更有耐心,能在房间里待一整天琢磨一个音符"。这份认可,不是导师对学员的客套,而是同行对艺术的敬畏——刘欢自己就是玩转传统与流行的大师,他太清楚,能把这两种风格捏得这么稳的年轻人,有多难得。

可艺术的天赋,好像敌不过人性的复杂。2021年那场风波来得猝不及防,昔日"仙气飘飘"的公子形象一夜崩塌,社交账号注销,演唱会取消,连带着卷珠帘都成了有人刻意回避的符号。后来偶尔有路人翻出他早年的采访,他在里面说"我不喜欢娱乐圈的浮躁,就想安安静静写歌",这话当时听着像人设,现在却像句谶语——或许他早就预感自己融不进这个圈子,只是没想到,退出会来得这么决绝。

前几天刷到个旧视频,是霍尊刚出道时接受采访,被问"想成为什么样的歌手"。他低着头想了很久,说"想让大家听到真正的中国风,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,是能让外国人也听懂的'东方美学'"。镜头里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,眼神亮得像淬了星星,和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的他,判若两人。

刘欢的"顶级",评价的从来不只是他的技巧,更是他骨子里的艺术真诚。只是这个时代太浮躁,真诚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。有人说霍尊"浪费天赋",也有人说"至少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",但没人能否认——当刘欢说出那句话时,霍尊确实是那个舞台上,最接近"中国风理想"的人。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霍尊的"消失",是否证伪了刘欢的评价?或许恰恰相反。当太多新人急着用流量变现、用综艺固粉时,他转身走进了人群,像卷珠帘里唱的"画心为牢",把自己关进了艺术的世界。这算不算另一种"顶级"?至少刘欢若知道,大概会叹口气,然后说"这孩子,终究还是走自己的路了"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