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在流量比演技更“值钱”的娱乐圈,刘欢宁凭什么能让导演们“非她不可”?

最近刷到一段旧访谈,镜头里的刘欢宁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蹲在剧组角落啃包子,眼睛却盯着一群群演走位。有粉丝留言:“姐,您现在可是‘三金’提名常客,至于这么拼吗?”下面有人回复:“你忘了她演小巷人家摔伤腿还坚持拍完三场戏?她不是拼,是天生入戏的人。”

刘欢宁

要聊刘欢宁,绕不开那个被反复追问的问题:“在流量当道的时代,你为什么总接没爆款的剧本?”她当时正在给对手演员梳头,手指穿过对方发丝时顿了顿,笑得像邻家大姐:“爆款来了是运气,但没爆款的时候,总得有人把那些‘没用的角色’演活——你听胡同里的王嬷嬷聊过她年轻时的爱情吗?你知道山区里辍学的女孩,偷偷望着课本的样子吗?这些故事,不是大数据算得出来的。”

这话得从十年前说起。刚从中戏毕业时,刘欢宁手握古装女二和都市甜宠女主两个剧本,片酬够她在北京买半套房。结果她跑去见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李睿,对方拿着个老街往事的剧本,连投资都还没落实:“女主角是个摆摊的卖花女,全程不说几句词,就靠眼神和动作撑着。”

刘欢宁

副导演劝她:“欢宁,这戏不一定能播啊!”她低头翻了三页剧本,指着其中一页说:“这一页,卖花女看到初恋结婚,手里的茉莉花掉在地上,李导要求拍出‘花落地时,人一辈子就过去了’的感觉——我能演。”后来那部片子只在电影频道播过一次,却拿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,评语里写:“刘欢宁让一个没台词的角色,长出了观众的血肉记忆。”

圈内人说刘欢宁“轴”,轴在总接“不合时宜”的戏。演山河岁月里战地医生,她提前三个月去医院实习,跟着值48小时大夜,亲眼看着伤员在怀里断气,后来拍牺牲戏时,没人教怎么哭,她自己坐在废墟里,眼泪就是停不下来;拍离婚前后演被家暴的妻子,她偷偷去妇联支援中心做志愿者,听那些真实的故事,拍被打戏时拒绝借位,导演喊“卡”了她还趴在地上发抖,把旁边的工作人员吓得够呛。

刘欢宁

有人说她“吃亏”,明明可以靠颜值走红,非要把自己“熬”成戏痴。去年她凭时光的尘埃拿影后,颁奖礼上她念的是那个真实卖花女的台词:“花会谢,人会走,但落在心里的花瓣,永远香。”后台采访有人问:“现在觉得当年选对了吗?”她突然笑了,眼角有细纹:“你看,我现在想演的角色,不用再等别人投资了对不对?”

前阵子她新戏杀青,发了条微博,配张片场的素颜照,文案就一句:“今天没演好,导演让我再来十条。”底下粉丝夸她“实诚”,同行评论:“期待刘欢宁的下一个‘没用的角色’。”是啊,在这个人人都在教你怎么“红”的圈子里,偏偏有人反着来——她不追热搜,不搞CP,连社交平台都少营业,却把每部戏都当成“第一次”;她不争番位,不抢镜头,却让每个合作过的导演都说:“有刘欢宁在,这戏就稳了。”

前几天翻到她早年的日记,里面写着:“我怕的不是没名气,是老了以后,站在镜子前,认不出自己是谁——因为我只是在‘演’,没在‘活’。”现在突然懂了,为什么有人总说“刘欢宁是个演员,不是明星”:当别人忙着收割流量时,她在默默收割生活;当别人追求“咖位”时,她在追求“角色里的灵魂”。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在流量比演技更“值钱”的娱乐圈,刘欢宁凭什么能让导演们“非她不可”?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没买热搜的深夜里,藏在那些为角色流的泪水里,藏在那个别人眼中的“吃亏”选择里——她从没想过要“赢”,却活成了这个行业最珍贵的“例外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