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坐镇的中国好声音导师席上,这些学员凭什么被他一句“咱不唱技巧,唱人”捧成了歌坛“常青树”?

2012年的夏天,中国好声音像一阵台风刮遍全国,四个导师的旋转椅成了无数人眼里的“音乐龙门”。但细看这几季节目,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刘欢带过的学员,似乎总少了点刻意迎合市场的“火气”,多了股让人越听越上头的“人情味”。说到底,这到底是为什么?难道刘欢选人、育人,真有套“独门秘籍”?

先说说最让人惦记的“刘欢家大姑娘”——吉克隽逸。当年她是抱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来的,穿着民族风的服饰,站在台上说话都带着点腼腆。一开口,Price Tag里混着彝族语的改编,直接把刘欢的眼睛亮了。别的导师忙着夸技巧,刘欢却指着她说:“你的声音里有山、有水,有咱们大西南最实在的东西。”后来她一路走到总决赛,刘欢没给她塞什么“高音秘籍”,反倒拉着她听阿黛尔、听世界音乐,告诉她“唱自己的根,比什么都重要”。你看现在的吉克隽逸,从彩云之南到即刻电音,从不刻意“炫技”,但每次开口,那股带着原野气息的劲儿,总能让人一下子记住。这大概就是刘欢说的“咱不唱技巧,唱人”吧——先把“人”立住了,歌才有魂。

还有个不那么出名,却让刘欢记了好久的学员,叫徐海星。她当年上台时,刚失去不久的父亲,是她心里过不去的坎。唱父亲生前爱的自己,没两句就哽咽了,台下观众跟着抹眼泪。别的导师可能忙着安慰,刘欢却递过话筒,轻声说:“把你想说的,唱给他听。”那一整首歌,徐海星没飙高音,没加花腔,就那么一句一句,像跟爸爸说话。后来她虽然没拿冠军,但刘欢在后台拍着她的肩膀说:“音乐这东西,不是用来比赛的,是用来治心的。”现在徐海星开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,专做治愈系民谣,好多粉丝说“听了你的歌,好像心里的褶皱都被熨平了”。你看,刘欢带的学员,好像都带着点“治愈力”——因为他们知道,歌不是用来“拼”的,是用来“暖”人的。

刘欢学员中国好声音全集

就连当年有点“叛逆”的权振东,刘欢也把他“护”得挺好。他是学美声的,总觉得流行音乐“不够高级”,上台就直言“现在的歌都太口水”。刘欢没怼他,反而笑着说:“那你给大伙儿写个‘不口水’的?”后来权振东写了稀罕,把美声的共鸣和流行旋律糅在一起,刘欢在后台听得直点头:“你看,能让人跟着哼的‘高级’,才是真高级。”现在权振东成了音乐制作人,带出的歌手个个有风格,他说当年刘欢跟他说的话,到现在还刻在心里:“别管别人说什么,把你想听的、想唱的,写踏实了。”

其实回看刘欢在中国好声音的这几年,你会发现他很少说“你应该这样唱”,反倒总问“你想唱什么”“你心里最疼的歌是哪首”。他像个老园丁,不把苗往一个模子里按,就看这棵苗喜欢往哪儿长,就给它浇水、晒太阳。学员紧张了,他讲个冷笑话缓解气氛;学员选歌纠结了,他放着自己珍藏的黑胶唱片一起听;甚至有学员因为淘汰哭到不行,刘欢会递瓶水,慢悠悠地说:“在这儿哭完了,出去还能接着唱——唱歌的人,哪能被一首歌打倒呢?”

所以你说,刘欢的学员凭什么总能让人记住?大概是因为刘欢从一开始就让他们明白:音乐不是用来“赢”的,是用来“活”的。当你把自己揉碎了放进歌里,技巧、人气、流量,都会跟着来。就像他当年说的“选歌选的不是歌,是人”,带学员带的也不是“明星”,是“能把心掏出来唱的人”。这或许就是刘欢留给乐坛最珍贵的“好声音”——不是炫目的高音,而是那一声声,能让你想起自己、想起生活的,最真的歌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