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除了是刘欢的妻子,卢璐究竟还藏着多少让圈内人竖大拇指的真本事?

要聊卢璐,很多人先想到的会是“刘欢的妻子”。这个标签像一道光,太亮了,亮到让人有时会忽略她本身的光芒。但真正接触过卢璐的人都知道,她不是站在刘欢身后的女人,而是和他并肩站着的——有自己的舞台,有自己的坚持,有把日子过成诗的本事。

刘欢妻子卢璐老师

她不是“刘欢的附属”,是舞台上的“定海神针”

很多人不知道,年轻时的卢璐,可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“金牌主持人”。80年代的电台,还是个“一主持人定成败”的年代,没有花哨的布景,没有后期剪辑,全凭声音和控场能力抓住听众。卢璐偏偏就在这行扎下了根,主持今晚八点半都市生活等节目,声音里既有知性的温润,又有带着锐气的一针见血,当时不少听众说:“听卢璐说话,像在黑夜里点了一盏灯,亮堂,还暖。”

刘欢妻子卢璐老师

后来转型做电视,她主持读书栏目,采访过余华、王安忆、莫言这些文学大家。有次录节目,莫言谈着谈着突然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窘迫,卢璐没有急着打断,也没有刻意煽情,而是顺势接过话头:“我第一次见您的时候,您说您写作是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,现在回头看,那些‘窘迫’是不是成了最好的养分?”莫言愣了一下,然后大笑,接下来的采访,气氛反而比预设的更鲜活。当时导播在后台说:“卢璐就像个有魔法的人,能让所有人都放下防备,说出真心话。”

有人问她主持的秘诀,她说:“做主持,别想着抢戏,得学会当‘配角’,把主角的光捧起来,让听众和观众觉得‘啊,我想了解这个’,就够了。”这话听着朴素,其实是真正的通透——她从不需要靠“喧哗”证明自己,自有让人信服的力量。

和刘欢的婚姻:不是“依附”,是“灵魂共振”

说起卢璐和刘欢的故事,很多人只知道“恩爱”,却不知道这份恩爱里,藏着多少互相“撑腰”的默契。

刘欢刚成名那会儿,总有人说“卢璐配不上刘欢”,她不是没听过。有次采访,她被问起“怎么看外界的评价”,她笑了笑:“我嫁的是刘欢这个人,又不是‘刘欢的名声’。他唱他的歌,我做我的事,我们好的是我们俩,和别人有什么关系?”后来刘欢在一次活动中提到这话,眼睛有点红:“卢璐从不让我觉得‘我站在高处,她在下面’,她总是拍拍我肩膀说‘你累了就回家,我养你啊’,其实她心里清楚,我哪用她养啊?她是我的底气。”

刘欢2009年患上“股骨头坏死”,一度需要拄拐杖,连走路都困难。那时候正是他事业再攀高峰的时候,他却说:“我不想再唱了,太累了。”卢璐没劝他,只是每天给他熬骨头汤,陪他复健,有天晚上,刘欢看着她忙碌的背影,突然说:“老婆,我是不是废了?”卢璐放下汤勺,认真看着他:“你见过废人能写出千万次的问吗?你那是累了,不是废了。等你好起来,我还想听你唱从头再来呢。”后来刘欢真的复出了,在演唱会上唱朋友时,特地望向卢璐的方向,说:“这首歌,送给我最好的朋友,我的妻子,卢璐。”

他们从没有公开秀过恩爱,但看他们相处就知道:好的婚姻,不是谁围着谁转,而是你有你的舞台,我有我的天地,回头时,总发现对方在原地等你。

现在的她:把日子过成诗,也活成了别人的光

50多岁那年,卢璐做了个让不少人意外的决定:开始写书。不是什么“明星自传”,而是写普通人的生活感悟,她在慢煮生活里说:“我不喜欢‘完美’这个词,生活哪有那么多完美?粗茶淡饭里有真味,鸡毛蒜皮里有深情。”

有次读者问她:“您作为刘欢的妻子,一定过得很轻松吧?”她回复:“谁的生活不累?只是我学会了把‘累’调成‘静音模式’。刘欢在家做饭时,我就坐在旁边看书;我写书卡壳时,他就给我弹一段弯弯的月亮’。日子哪有什么秘诀,不过是‘你懂我的不容易,我懂你的不轻松’。”

现在的卢璐,还会偶尔去电台做客串主持,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读书心得,但更多的时候,她是在“过日子”:和刘欢一起逛菜市场,给女儿做早餐,陪孙辈搭积木。有人问她“会不会觉得可惜”,拥有那么多才华,却“甘于平淡”,她说:“什么叫平淡?把每一顿饭吃好,把每一次陪伴珍惜,把每一个梦想慢慢实现,这就不是平淡,是‘人间值得’。”

其实啊,卢璐最让人佩服的,从来不是“刘欢的妻子”这个身份,而是她从来不被这个身份困住。她有自己的热爱,有自己的坚持,有把自己的小日子过成诗的智慧。就像她常说的:“别让‘我是谁’定义‘我能成为谁’,你本来就很厉害,只是有时候,你自己没发现罢了。”

下次再提起卢璐,或许我们可以先想想:除了刘欢的妻子,她还是那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主持人,笔下有温度的作家,婚姻里温柔的守护者,日子里清醒的追梦人。这样的她,难道不值得被记住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