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如何评价汪峰?乐坛教父的“犀利点评”,藏着多少行业老炮儿的清醒?

提到华语乐坛,刘欢和汪峰这两个名字,几乎就是“实力”与“情怀”的代名词。一个被称作“乐坛教父”,用嗓子撑起音乐的厚度;一个被喊作“摇滚苦行僧”,用作品刻下时代的年轮。按理说,两位顶级音乐人的交集,本该是惺惺相惜的故事,但奇怪的是,公开场合里,刘欢很少直接点评汪峰,反倒是观众总爱拉着他们“比高下”:刘欢的“学院派”和汪峰的“街头派”,到底谁更懂音乐?刘欢那句“汪峰的歌,能听但不算经典”,到底有没有被断章取义?

刘欢如何评价汪峰

今天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说——刘欢对汪峰的真实评价,或许藏在他那些“不点名”的业内观点里,更藏在他对“好音乐”的固执里。

时间回到2013年,一档综艺让两人的“音乐观”悄然碰撞

刘欢如何评价汪峰

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“刘欢和汪峰可能有不同看法”,是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。那时汪峰是导师,刘欢是“被请来串场”的“乐坛前辈”,有次后台闲聊,聊到选手选歌,汪峰说:“我觉得摇滚精神就是‘不服’,就是要冲破束缚。”刘欢当时笑了笑,接过话头:“冲破束缚没错,但音乐哪有那么绝对?要我说,‘立得住’的旋律,才是根本。”

这话听着像在说选手,但细品下来,何尝不是一种“隔空对话”?汪峰的歌,从飞得更高到春天里,总带着一股“不认命”的劲头,旋律朗朗上口,歌词直戳人心,是典型的“大众爆款”;而刘欢的歌,从好汉歌到千万次的问,从来不是“简单抓耳”的类型,它更讲究音乐性的完整和情感的深度,是需要“品”的。

刘欢如何评价汪峰

后来有次采访,记者直接问刘欢:“你觉得汪峰算不算顶尖的摇滚音乐人?”刘欢没直接回答,反问说:“你觉得什么叫‘顶尖’?写出让大家记住的歌?还是写出能流传下去的歌?”停顿了一下,他又补了句:“汪峰是个努力的音乐人,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态度,但要说‘无懈可击’,音乐这东西,哪有那么容易做到?”

刘欢的“评价”,从来不止于“音乐技巧”

仔细梳理刘欢过往的言论,你会发现他对一个音乐人的“打分”,从来不止“唱功好”“会写歌”这么简单。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:“好音乐要有‘根’,这个‘根’要么是文化,要么是真情实感,要么是对音乐本身的尊重。”

用这个标准看汪峰,刘欢其实是认可的。汪峰的歌里,“草根性”很浓——早年在酒吧跑场时的迷茫,北漂时的孤独,成名后的反思,这些都写进了歌词里。刘欢在一次音乐节后台看过汪峰的演出,后来私下跟朋友说:“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,汪峰在台上唱存在,台下几万人跟着吼,嗓子都哑了还不肯下场。你说他这是‘作秀’?我倒觉得,这是音乐人最本真的样子——你想让别人感动,自己先得被掏空。”

但刘欢的“认可”里,也藏着“提醒”。他曾不止次在采访里提到:“现在很多音乐人太‘聪明’了,知道怎么写歌能上热搜,怎么编曲能炸场,但忘了音乐最根本的东西——‘走心’。”这话虽然没有点名,但不少观众觉得,这像是在说汪峰的某些“爆款”。比如有人说汪峰的歌“套路化”:主歌铺垫情绪,副歌突然拔高,最后再来一句“呐喊式”的高音。刘欢听到类似评价时,只说了句:“套路不是错,关键是‘套’完之后,有没有留下点什么?

“他们不需要互相评价,因为他们都在做自己的事”

其实仔细想想,刘欢和汪峰,本就不是一类“选手”。刘欢是“学院派”的代表,科班出身,对音乐理论、古典元素、跨文化融合有深入研究,他的歌更像“音乐作品”,讲究结构、和声、意境;汪峰是“街头派”的代表,没受过专业训练,但从小泡在摇滚现场,他的歌更像“故事载体”,讲究情绪、共鸣、真实感。

就像刘欢自己说的:“音乐就像花园,玫瑰有玫瑰的热烈,兰花有兰花的幽香,你能说哪个比哪个更‘高级’吗?”他从未公开批评过汪峰,只是用自己对“好音乐”的理解,默默划着一条线:可以大众,但不能媚俗;可以商业,但不能丢掉初心。

去年汪峰推出新专辑,有人问刘欢“听了没”,他笑着说:“忙,还没顾上。但我相信,他写歌时,肯定还是那句老话——‘想让所有人听见’。”这话听着像“避而不谈”,但仔细品,是对老同行最大的尊重:我知道你在做什么,我尊重你的选择,我们不必互相评价,因为我们都一样,是为了音乐在“较真”。

写在最后:乐坛从不缺“流量”,缺的是“留下来的歌”

说到底,刘欢和汪峰,其实代表了华语乐坛的两种“力量”:一种是“匠人精神”,沉下心打磨作品,让音乐经得起时间检验;一种是“草根情怀”,用真实的故事引发共鸣,让音乐走进更多人的生活。他们或许有过观念的碰撞,但在“对音乐负责”这件事上,始终是同路人。

所以,刘欢如何评价汪峰?或许答案就在那些旋律里:在飞得更高的激昂里,在存在的追问里,在好声音的舞台上,在无数个为音乐熬夜的深夜里。他们不需要“互相定义”,因为岁月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——多年后,当人们再提起华语乐坛,会记得那个用嗓子唱出弯弯的月亮的刘欢,也会记得那个用吉他写出春天里的汪峰,因为他们都一样,是用生命在写歌的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