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以为好汉歌只是首跟着吼的"洗脑神曲"?刘欢20年前镜头下的这3个细节,藏着多少中国人骨子里的江湖?

1998年的夏天,全国电视荧屏被一部水浒传点燃。每天傍晚,片头曲前奏一起,不管是在胡同口摇蒲扇的老人,还是教室里写作业的孩子,都会不自觉地跟着吼出那句"大河向东流哇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"。

不是"网红神曲",是刘欢琢磨了半年的"江湖心电图"

很多人不知道,这首歌最初连名字都没有。导演张纪中找刘欢时,只提了三个要求:"得有水浒传的魂,能让老百姓听懂,还得有传唱度。"刘欢抱着水浒传原著在家闷了三天,最后跟词作家赵小源说:"咱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,就写老百姓心里憋着的那股劲儿——路见不平的愤怒,兄弟情义的仗义,还有对自由的渴望。"

刘欢好汉歌歌曲视频

为了唱出"好汉"的粗粝感,刘欢特意在录音室里泡了整整一周。他不戴监听耳机,就靠嗓子喊,甚至把烟抽得更凶(那段时间他每天抽两包),让声带上带着沙哑的颗粒感。副歌"路见不平一声吼"那声吼,其实是连续录了17遍后的"失控"——当时他对着麦克风猛地一拍桌子,声音传到隔壁控制间,编辑都以为他跟人吵架了,结果冲进来一看,他正红着眼圈说"就是这个味儿"!

歌曲MV里的"彩蛋",藏着剧组抠抠搜搜的匠心

好汉歌的MV其实不是单独拍的,多是水浒传剧里的正片镜头,但剪辑师硬是从几千小时的素材里抠出了"仪式感"。你看每句歌词的镜头切换:

"大河向东流啊"——宋江站在悬崖上,身后是奔涌的黄河水(实际是在涿州影视城搭的模型,用鼓风机吹出的浪);

"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"——108好汉聚义厅里,烛光摇晃中每个人的脸都带着江湖沧桑(为了拍这个镜头,剧组点了300根真蜡烛,把演厅都熏黑了);

"说走咱就走哇"—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,镜头突然拉远,树根带起的泥土在阳光下飞溅(这个镜头拍了三次,因为树是真的,拔一次就得种回去等它长新叶)。

最绝的是"你有我有全都有啊"这句,用的是李逵背娘上山时的画面——黑旋汉咧嘴笑着,怀里白发苍苍的老娘正抹眼泪。刘欢后来回忆:"当时看素材,就这一幕,编曲师直接把配器停了,留人声清唱,他说'咱们配什么都是多余的'。"

25年不褪色的密码: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住个"好汉"

为什么现在短视频里,好汉歌还是BGM常客?连00后都会在评论区刷"DNA动了"?说白了,它唱的不是英雄史诗,是普通人对"江湖"的向往。

你细品那句"路见不平一声吼",现在看到不公事,心里是不是还会冒这句话?"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"——当年施耐庵写水浒传,本就是写老百姓对公平的渴望;刘欢把它写成歌,把这股子血性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。

更别说那句"生死之交一碗酒"。去年冬天,有个视频在网上火了:东北的三个中年男人,在零下20度的路边摊,各倒二两白酒,碰杯时嘴里哼的不是流行歌,是"朋友啊,朋友",底下评论一万条,第一条是"我爸去世前,我们最后一次喝的酒,就是这首歌"。

说到底,哪有什么"神曲"?不过是一代代人藏在旋律里的心事。刘欢镜头下的好汉歌,不是某个演员的表演,不是某个导演的刻意,是1998年的夏天,电视机前所有人一起喊出来的——"嘿,你看,这江湖,咱们来过。"

(顺便说个冷知识:当年刘欢唱完这首歌,版权费只要了1块钱,他说"能把水浒唱给大家听,比什么都值"。)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