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好汉歌的原唱真的是刘欢?可为什么21年过去了,一听前奏还是起鸡皮疙瘩?

95后可能不知道,当年打开电视机,根本不是满屏的“小鲜肉”,而是一群满脸横肉、腰别板斧的好汉。1998版水浒传播那会儿,全村孩子守着电视看李逵、宋江,而让他们记住的不是剧情,是片尾曲那声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——后来才知道,唱出这江湖气的,是刘欢。

可说起这首歌,总有人犯嘀咕:“好汉歌不就是个民歌吗?咋成刘欢的了?”今天咱就捋清楚:刘欢不仅是原唱,更是这首歌的“灵魂工程师”。你要说原曲,那必须是他的版本,因为从旋律到演绎,都是独一无二的“刘欢牌”。

当年拍水浒传,导演张纪中非要找个“有江湖味儿”的歌手,找了一圈,最后定下刘欢。为啥?人家不仅嗓子“有劲儿”,还懂“市井气”。作曲家赵季平说:“刘欢唱的从来不是歌,是梁山好汉的脾气——粗粝、直接,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”

刘欢好汉歌原曲

后来听录音师说,刘欢录这首歌压根没用“学院派”技巧,就是扯着嗓子喊,连咽口水声都没剪。最绝的是那句“说走咱就走啊”,他故意加了点北京腔的“儿化音”,又揉进山东快书的节奏,听着就像你在酒馆里听邻桌大哥拍着桌子喊——这不就是“好汉”本尊吗?

歌一播火得不行,那会儿大街小巷、商场超市放的都是它。有农民在地里干活哼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,小学生在课间模仿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连居委会大妈跳广场舞都用它的旋律。刘欢后来开玩笑:“我这嗓子,怕是被刻进几代人的DNA里了。”

它哪是首歌啊,是时代的共鸣。90年代大家刚走出物质匮乏,听着“大河向东流”,觉得心里有股劲儿要使;后来日子好了,又从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里听出侠气。现在抖音上还有人翻唱,可怎么唱,都缺了刘欢嗓子里的那股“烟火气”——因为他唱的,是自己对“好汉”的理解,是那个年代最硬核的浪漫。

所以回过头看,好汉歌的原曲为什么是刘欢的版本?因为他唱的不是旋律,是活生生的中国人骨子里的江湖。21年过去了,我们听的是歌,是小时候守在电视前的好奇,是后来闯世界时憋着的一股气,是到现在听见“大河向东流”,依然会跟着唱那句“嘿呦嘿嘿依儿哟”的——热气腾腾的人间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