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不仅会唱好汉歌,四川话歌竟也这么“巴适”?

提到刘欢,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句词肯定是“大河向东流”,那醇厚到能震响胸腔的嗓音,早就成了“大气磅礴”的代名词。但你敢信吗?这位唱弯弯的月亮能让人眼眶湿润,唱千万次地问能让你跟着揪心的“乐坛大哥大”,转头就能给你整段带着花椒味儿的四川话rap,逗得你前仰后合,还忍不住跟着哼“要得,巴适得板”!

刘欢好听的四川话歌

要说刘欢的四川话歌,就不得不提他和谢娜合作的勤劳的蜜蜂。这歌乍一听名字像儿歌,进去才发现——哟,这反差感也太戳人了!明明是谢娜标志性的“川普”主场,刘欢一开口,那股子北方汉子的爽朗和四川话的灵动居然无缝融合。尤其是那句“蜜蜂儿,蜜蜂儿,天天采蜜儿忙”,他用略带笨拙又极其认真的四川话念出来,没有刻意模仿的“塑料感”,反而像邻家大爷逗娃娃,透着一股子“老干部接地气”的可爱。你想象一下,一个平时唱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汉子,突然歪着头说“雄起”,那画面是不是瞬间从紫禁城挪到了成都茶馆?

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刘欢作为“殿堂级歌手”,咋突然唱起四川话儿歌了?其实这事儿,恰恰说明人家从没端着“艺术家”的架子。音乐对他来说,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“阳春白雪”,而是能扎进生活缝儿里的玩意儿。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唱歌嘛,不就是图个乐呵,图个共鸣?你用方言唱,老乡听了觉得亲切,不是挺好吗?”你看,勤劳的蜜蜂里没有复杂的转音,没有高难的技巧,就是简单的旋律和日常的对话,可偏偏就是这种“烟火气”,比飙高音更能让人心里发暖。

刘欢好听的四川话歌

更逗的是,谢娜后来采访时爆料,刘欢为学这几句四川话,可没少下功夫。“他拿着小本子记,还老让我纠正,比如‘吃茶’要说成‘喝茶’,‘辣椒’不能拖音,”谢娜模仿刘欢认真请教的样子,“那一会儿哪像什么歌王,就是个努力融入四川生活的‘学生娃’。”你想啊,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都游刃有余的歌手,为了几句四川话对着笔记本较真,这种反差不比刻意“接地气”可爱多了?本来就对“严肃艺术家”有距离感的观众,这下怕是都得说:“刘老师,太‘闷墩儿’了!”

其实这也不是刘欢第一次“玩方言”。早些年他在节目里唱过改编的康定情歌,夹杂着几句四川话的念白,瞬间让那首老歌有了新活力。但要说最出圈的,还得是和谢娜的这次合作——视频传到网上,评论区直接炸锅:“原来刘欢的四川话比我还标准?”“建议刘欢老师出个方言专辑,东北话、粤语我都想听!”“这歌我单曲循环,比我四川婆婆唱的还巴适!”你瞧,真正的“顶流”,从不是靠固化的形象立着,而是敢于“玩脱”,敢于让观众看到你“不完美”却真实的一面。

说到底,刘欢唱四川话歌,哪儿是为了“蹭热度”?人家就是单纯觉得“有意思”,觉得“音乐就该这么鲜活”。就像他年轻时在街头唱歌,不在乎场地,不在乎观众多少,只在乎唱得痛快。现在功成名就了,也没丢掉这份初心——能驾驭得了好汉歌的豪迈,也能hold住四川话歌的俏皮;能让交响乐团为你伴奏,也能和电视上的“快乐家族”一起逗乐子。这种“既能上九天揽月,也能下五洋捉鳖”的音乐自由,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,不是吗?

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只会唱大歌”,你可以把勤劳的蜜蜂甩他脸上,然后笑着问:“你听听,这四川话说得,比咱本地人还‘巴适’咧!毕竟能把生活唱得有滋有味的人,才是真正懂音乐的人,你说是不?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