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刘欢的‘奋不顾身’,究竟是歌坛的传奇,还是对生活最笨拙的执着?”

说起刘欢,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到骨子里的吟唱。可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男人,私下里藏着多少“奋不顾身”的瞬间——不是为名利拼命,不是为了人设立牌,就是一股子“认准了就往前冲”的轴劲儿,轴得像个孩子,却又轴得让人心疼又敬佩。

刘欢奋不顾身

你有没有想过,当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的钟声敲响时,刘欢站在鸟巢的舞台上,唱亚洲雄风的时候,脑子里在想什么?那时候他才28岁,已经是国内顶尖的歌手,可他没想过要耍大牌,没想过要留后路。为了唱好那一句“我们亚洲,山是昂头高的海”,他提前半个月就住进录音棚,对着镜子练手势,练到嗓子哑了,就喝口润喉茶继续。有人劝他:“差不多就行了,反正大家都听不出来。”他瞪眼:“怎么差不多?我这嗓子是对得起观众的,不能糊弄!”这股子“奋不顾身”,是把每个音符都刻进骨子里的较真。

再后来,他火了,火到了国外。美国邀他开演唱会,经纪人劝他:“多唱几首流行的,观众爱听。”他却说:“不行,我得带些中国的歌去,让他们知道,咱们的音乐不比国外的差。”于是,那场演唱会上,他不仅唱了千万次的问,还清唱了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,底下金发碧眼的观众听不懂词,却被他眼里的光给镇住了。结束后,有记者问他:“万一观众不买账呢?”他挠挠头:“买不账是另一回事,我做了,就不后悔。”这股子“奋不顾身”,是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倔强,总觉得,有些东西比“火”更重要。

刘欢奋不顾身

可最让人惦念的,还是他身体的“奋不顾身”。2012年,他参加中国好声音,本来说是去当导师,结果录着录着,变成了“拼命三郎”。有个学员唱暗香,跑调了,他自己跑到台上,手把手教人家怎么换气,怎么用情,录到凌晨两点,助理劝他:“刘老师,您腰不好,歇会儿吧。”他摆摆手:“没事,孩子明天还要PK,我得让他把歌唱透了。”后来有人说:“你这是何苦呢?又不多一分钱。”他当时没说话,直到节目结束,记者采访他才说:“当年我刚开始唱歌的时候,也有前辈这么帮我过。人啊,吃过的苦,得让后面的少走点弯路,这才叫传承啊。”你看,这哪里是对工作的“奋不顾身”,分明是把“帮助别人”当成了自己的事,像老牛一样,闷头拉车,从不喊累。

现在再看刘欢,头发白了不少,腰也更弯了,可只要一站上舞台,眼睛还是亮的。去年他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唱到“金杯银杯斟满酒”的时候,突然停下来,对着观众说:“朋友们,我这岁数了,唱不动高音了,但只要你们想听,我就唱,用我自己的方式。”那一刻,台下好多人都哭了。是啊,这个男人从来都不是为了“红”而活,他就是为了音乐,为了舞台,为了那些对他抱有期待的人,一步一步,走得这么“奋不顾身”。

刘欢奋不顾身

可我们总在问:到底什么是“奋不顾身”?是抛下一切去追梦的孤勇,还是明明知道会受伤,还是愿意伸手的善良?在刘欢身上,或许两者都有。他就像一棵老树,根扎得深,枝桠却向着阳光使劲儿长,哪怕被风吹得摇摇晃晃,也不肯弯下腰。这样的人,哪里是“明星”?他明明就是个“轴”得可爱的歌者,用一辈子告诉我们:所谓热爱,就是把一件事做到底;所谓责任,就是把别人的期待扛在肩上。只是啊,这样的“奋不顾身”,到底还能有多少人懂?又有多少人,还愿意像他这样,不顾一切地,守护心里那点光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