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刘欢的‘夸张画’为何能刷屏?网友:这比原图还‘神韵’!”

刷短视频时,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画面:一个圆脸大胡子的男人,眼睛瞪得像俩灯泡,嘴巴张得能塞进拳头,头发根根炸起,眉头拧成“川”字,旁边配着“刘欢老师一开嗓,隔壁小孩都不敢哭”的文案。起初你可能笑出声:“这画的也太夸张了吧!”但看着看着,竟觉得越看越像——对啊,这就是我们记忆里的刘欢啊!

刘欢夸张画

有人统计过,平台上带“刘欢夸张画”标签的短视频,点赞量少则十万,多则破百万。从简笔画到油画,从二次元到真人漫画,网友们的脑洞像开了闸:有的把他唱歌时手握麦克风的姿势画成“如来佛祖讲法”,有的把好汉歌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配成“龙王发怒图”,甚至还有把他和哆啦A梦P在一起,圆滚滚的身材加上标志性的大胡子,萌得人直呼“次元壁破了”。这些画“丑”得新奇,却又“准”得离谱,为啥偏偏是刘欢,能让人这么“下笔如神”?

要说刘欢的“夸张资本”,首先是他那张极具辨识度的脸。大胡子、圆脸、浓眉,自带“国民度滤镜”。上世纪90年代,他唱亚洲雄风时站在春晚舞台上,胡子就没“谦虚”过;后来参加我是歌手,一袭黑衫配上标志性的光头和大胡子,成了观众眼里的“行走的表情包”。但比起外貌,更让人忘不了的,是他唱歌时的“投入感”——唱千万次的问时眉头紧锁,唱从头再来时手势挥舞,情绪浓得像要把舞台点燃。有网友留言:“别人唱歌是在表演,刘欢唱歌像是在‘渡劫’,这表情不夸张点,都对不起他嗓子里的‘洪荒之力’。”

刘欢夸张画

再深一层想,这些“夸张画”能火,藏着大众对“不完美”的偏爱。娱乐圈里,明星们总在追求“精致无瑕”:磨皮、瘦脸、穿搭一步不差。但刘欢不一样,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身材,自嘲“体重跟着歌声一起涨”;他也不端着,采访时聊天像街坊邻居,爱接梗、爱自黑。这种“不设防”的真实,让网友觉得“可亲可近”——画里的夸张,不是恶搞,而是把他的“真”放大了。就像有人画他弯腰鞠躬时,把肚子上的“游泳圈”画成三个同心圆,配文“刘欢老师鞠躬的弧度,藏着我过年吃饺子的努力”,谁会觉得是嘲讽呢?分明是带着宠溺的调侃啊。

还有人把这些画叫作“时代记忆的压缩包”。70后看刘欢,是北京亚运会上歌声嘹亮的“国宝”;80后看刘欢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;90后、00后看刘欢,是我是歌手里“谢幕时从不煽情”的导师。不同的人,从他的画里看到不同的自己:有人想起童年守着电视听他唱歌的晚上,有人想起高考时靠从头再来打气的瞬间,还有人想起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时的笑声。这些夸张的线条,哪是在画一个人?分明是在画一段又一代人的青春。

刘欢夸张画

有意思的是,刘欢本人对这些“夸张画”的态度,也成了“神助攻”。有次采访被问到网友的画,他哈哈大笑:“画得挺好啊,就是把我画胖了。”后来甚至在节目里调侃:“我这形象,不画夸张点都对不起观众。”这份“接受自黑”的通透,让网友更来劲了——你看,连当事人都不介意,我们笑得更没负担了。说到底,夸张画的流行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“狂欢”,而是大众与艺人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:你给我真实,我还你热爱;你敢“不完美”,我敢“玩梗”。

下次再刷到刘欢的夸张画,或许不必纠结“像不像”——那画里每一根炸起来的头发,每一个瞪圆的眼睛,都是观众眼里的“光”。毕竟,能让那么多人愿意“费尽心思”去画的人,心里一定装着比“完美”更重要的东西,叫“真心”。而这样的真心,从来经得起“夸张”的检验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