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大风歌唱了30年,刘欢凭什么让这首歌成为中国声景里的“精神图腾”?

2019年北京鸟巢“巅峰之夜”演唱会,当刘欢开口唱大风歌时,现场三万人的手机突然都成了“哑巴”。没有合唱,没有欢呼,只有他沙哑又厚重的嗓音在夜空里回荡——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。唱到第三句时,60岁的他突然停顿,用力闭了闭眼,再睁开时,眼角有未干的泪光——那场演唱会的视频后来在疯传,但没人知道,这首歌他其实在录音棚里录了7遍,每一遍都像是在和两千多年前的刘邦对话。

刘欢大风歌

一、他唱的从来不是刘邦,是中国人骨子里的“英雄情结”

很多人第一次听大风歌,是1998年央视水浒传的片尾曲。但刘欢和它的缘分,比那早得多。1995年,他接到作曲家赵季平的电话,说想为刘邦的这首诗写首歌,“老刘,这首歌不能唱得太‘飘’,得有泥土味,得有从泥土里爬起来的帝王气。”

刘欢大风歌

那时刘欢刚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唱完千万次地问,正是流行天王的时候,却一口答应了。录音棚里,他拒绝了配器伴奏,非要找一把古筝铺底,“刘邦写这诗时,刚平定英布叛乱,骑着马走在故乡的路上,风里全是沙土,哪有那些西洋乐器?”

他唱第一句时,改了原谱的高音——把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的“扬”字,从激昂的高音压成低沉的叹息。“你想想,一个马上打天下的皇帝,50多岁才当上皇帝,心里能不憋屈?‘大风起’是威风,‘云飞扬’是孤单,得把这两层揉在一起。”后来有一次采访,他这么说,“我唱的不是刘邦,是所有吃过苦、扛过事,最后想家又不敢回的中国人。”

这首歌火了30年,成了无数大场面里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,当中国代表团出场时,背景音乐突然响起了大风歌;2023年抗洪抢险的直播里,一线救援人员突然合唱这首歌,画面和声音一起冲上热搜。有人说这是“硬核BGM”,但刘欢在一次活动中说:“它不硬,它里面藏的是软的——是对家国天下的惦记,是对平安稳的念想。”

二、他不追流量,却让“经典”成了最长的流量

娱乐圈总在讨论“如何留住观众”,但刘欢似乎从没操过这心。他的演唱会两年一场,专辑五年一张,上综艺永远是为老朋友站台,但只要他开口唱大风歌,全网的人都会停下来等。

2021年,他在歌手里唱了改编版大风歌。没有华丽的舞台,就坐在一盏旧台灯前,右手敲着桌子打节拍,左手握着话筒,像是在自家客厅里给老朋友唱歌。唱到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时,镜头扫过观众席,前排的一位白发老先生突然用手捂住了脸——后来才知道,那位老先生是抗美援朝老兵,他说:“那一刻,我好像又回到了38线,身边都是喊‘冲啊’的战友。”

有人说刘欢“傲”,不迎合市场。可他明明知道,现在年轻人喜欢快歌、甜歌,却偏要唱这种“得听三遍才懂”的歌。有次采访被问到这个,他笑了笑:“流量是河里的水,今天涨明天退,经典是河床,水流多少年,它都在那儿。我不能为了凑热闹,把河床刨了,对不对?”

现在回头看,大风歌能火这么久,恰恰因为它“不赶时髦”。它没有复杂的旋律,却每个音符都砸在人心上;它没有华丽的辞藻,可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七个字,随便哪个中国人都能念出千军万马的感觉。刘欢说:“好作品不用‘养’,它自己会走路——走到抗洪的大堤上,走到奥运的跑道上,走到每个心里有牵挂的人耳朵里。”

三、60岁的“老炮儿”,把“老歌”唱成了“新国风”

这两年“国风”很火,可很多年轻人说:“国风不是加个古筝、穿件汉服,是得有老祖宗的魂儿。”刘欢的大风歌,大概就是最有魂儿的“新国风”。

2023年他参加央视中秋晚会,唱的是和谭维维合唱的大风歌。谭维维开口时是女声高音,像云在飘;刘欢接过来时突然变成浑厚的男中音,像大地在回应。两人合唱时,一个在高处唱“威加海内兮”,一个在低处和“归故乡”,声音交织在一起,像极了帝王和故乡的对话。

演出结束后,有个00后粉丝在后台问他:“刘欢老师,您觉得现在年轻人为什么还爱听这首歌?”他想了想,指着胸口的扣子说:“你看这扣子,是老式的布扣,但扣在衬衫上,比那些闪亮的钻扣还好看。因为它是‘老’的,可它不‘旧’,它是有筋骨的。好的歌也一样,不管过了多少年,只要它里面有个‘真’字,就永远不会过时。”

现在刘欢很少上综艺了,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研究老乐谱,或者带着学生采风。有人说他“退圈了”,可每次大风歌响起,三万人的合唱声告诉他:他从来没离开过——他把中国人的根,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。

三十年来,大风歌从电视剧里的插曲,变成了大场面里的“精神符号”;从刘欢嗓子里的“私藏”,变成了三万人的“集体记忆”。我们爱它,或许不是因为刘邦,也不是因为刘欢,而是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心里都有的那股劲儿——年轻时想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,中年时懂“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”,老了才明白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里的牵挂。

这首歌还会再唱三十年吗?大概会吧。只要中国人还想念故乡,还惦记着家国,刘欢的声音,就会一直陪着我们从大风起的地方,走到大风停的地方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