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刘欢‘大爱7系’究竟是心血来潮还是蓄谋已久?”

咱们这代人对刘欢的记忆,大概永远绕不开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酣畅,或是北京欢迎你里“我家大门常打开”的豪迈。可近些年,这位乐坛老炮儿似乎越来越低调了——直到前段时间,网上突然传出一个词:“刘欢大爱7系”。

不是新专辑,不是演唱会,甚至连个官宣海报都没有,却偏偏让不少圈内人偷偷议论:“这老刘,又在琢磨什么‘狠活儿’了?”

说起来,“7”这个数字对刘欢好像总有点特殊意义。他第七张专辑璐璐里藏着对女儿的温柔,第七次登上春晚舞台唱的是千年之约,连公益项目第七个主题,都叫“七色光”——对应着彩虹的七种颜色,他说:“每种颜色都是光,聚在一起才能照得更远。”那这次“大爱7系”,会不会是他用“7”串起的另一种“光”?

刘欢大爱7系

圈内有人猜,“7系”是七个不同地域的音乐故事,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,像他年轻时采风那样,带着录音机一路走一路录;也有人琢磨,可能是七位他欣赏的新生代歌手,用“师徒+公益”的方式一起做歌。但真正接触过计划的人透露:“没那么复杂,但也比复杂更难——刘欢想做的,是‘让大爱有回声’。”

这话听着玄乎,细品却有滋味。这些年他没少“折腾”:为山区孩子建音乐教室,一建就是20年;帮非遗传承人做专辑,自己搭钱搭人不说,还跑各大高校去讲“老调子怎么新唱”;就连疫情期间,他也在直播间里带着合唱团唱让世界充满爱心,那会儿很多人说: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整这种‘主旋律’?”可后来有人翻出旧视频,发现镜头外,他悄悄给合唱团每个孩子买了护目镜——那些没被镜头拍下的细节,才是“大爱”真正的注脚。

那“7系”的核心,或许就是把这些年的“碎片”串起来。比如他去过云南大山,那里的孩子会唱阿诗玛的调子;他去过陕北窑洞,老艺人能把信天游唱出哭腔;他还去过新疆戈壁,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能弹出星星的声音。这些被他藏在心底的声音,会不会变成“大爱7系”里的七颗星?有人问他:“现在年轻人喜欢流行,您做这些,他们听得懂吗?”他当时正拿着茶杯,笑出了眼角的纹路:“你听好汉歌的时候,在乎它是不是流行吗?在乎的是它是不是你心里的话。”

其实“大爱7系”最让人琢磨的,是刘欢那句“不着急”。现在娱乐圈凡事讲究“快”——新歌要秒出圈,项目要周见效,可他却说:“好东西得发酵。就像酿酒,7年才出一个陈窖,我这‘7系’,也得让时间慢慢磨。”果然,最近有人发现,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多了几个年轻音乐人,有做民谣的,有玩电子的,还有研究古乐器的——每天不急着录歌,先围着一炉炭火聊天,聊怎么把爷爷的哼唱变成旋律,怎么把奶奶的故事写成词。

“大爱7系”还没完全揭开面纱,但已经有消息说,第一首会是一首写给“普通人的歌”。歌词里没有宏大叙事,只有“早点的豆浆蒸腾的热气”“加班时窗外的月亮”“孩子第一次叫爸爸的颤音”。刘欢说:“大爱不是口号,是藏在日子里的甜。你要是仔细听,每个活着的人,都在唱自己的‘大爱7系’。”

所以啊,你说这“大爱7系”是刘欢的新尝试?倒不如说,是他半辈子音乐路的一次“返璞归真”。从唱弯弯的月亮的少年,到唱从头再来的中年,再到今天琢磨怎么让普通人声音被听见的“老刘”,变的是风格,不变的是那颗——把歌当心,把人当人的心。

至于“7系”到底是什么?或许答案就在他的工作室墙上那句话里:“音乐的本质,是让人听见彼此。”等七扇门都打开时,我们大概会看见,真正的“大爱”,从来都不喧嚣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