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到底多大了?那些封神的旋律里,藏着多少人逝去的青春?

提到刘欢,你脑海里会不会突然跳出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?还是“千万次地问”里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?又或者,是好汉歌片头他闭上眼吟唱时,眼角的褶皱里藏着的故事?那你有没有算过——这位唱红了大江南北的“歌坛活化石”,如今到底多大了?

刘欢多岁了

时间对刘欢好像特别“客气”。哪怕眼角的皱纹深了,头顶的头发少了些,站在台上开口唱歌时,依旧是那个用声音就能镇住全场的刘欢。但你若真翻开他的履历,会吓一跳:1963年出生的他,今年已经60出头了。可你看他给电影刮痧配乐时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的样子,听他在中国好声音里对着选手拍着肩膀说“你太懂音乐了”时的语气,哪像个年过花甲的人?倒像个永远对音乐充满少年心的“大男孩”。

30年前,他用一首歌定义了“国民度”

刘欢多岁了

要说刘欢的“成名曲”,恐怕没人比少年壮志不言愁更有资格。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火遍全国,片尾那句“几度风雨走,几度春秋冬,少年壮志不言愁”,被他用厚重的男中音吼出来,一下子刻进了全国人民的DNA里。那时候的他,刚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,在学校里就已经是“名人”——既能弹钢琴、作曲,又会唱美声、流行,是个不折不扣的“音乐全才”。

可谁又能想到,这位“全才”后来会走上另一条路。1990年,北京亚运会,千万次地问响彻鸟巢。“千万里,千万里,我追寻着你……”这首歌后来成了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,也让更多中国人记住了这个声音里有故事的男人。那时候的刘欢,还不是现在我们熟悉的“光头大叔”,一头浓密的黑发,穿西装打领带,站在台上唱歌时,眼神亮得像星星。

20年前,他放下话筒,拿起话筒外的“责任”

刘欢的“低调”,在娱乐圈里算是个“异类”。当别的歌手忙着上综艺、拍广告、捞金时,他却总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写歌、编曲。1990年代末,他的事业如日中天,好汉歌成了KTV必点曲目,弯弯的月亮执着传遍了大街小巷,可他却突然减少了公开露出的频率——不是“过气了”,而是要去教书。

他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到中央音乐学院,一教就是二十多年。学生里有后来的歌手,也有普通爱好者,他总说:“音乐不是用来炫耀的,是用来传递情感的。”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“不觉得可惜吗?少赚了很多钱”,他哈哈一笑:“钱嘛,够花就行。能把我的经验传给年轻人,比赚多少钱都值。”

这份“轴”,让他在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格外“不合群”。可也正是这份“不合群”,让他成了无数音乐人心中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只要你认真唱歌,刘欢就认真帮你;你要是玩虚的,他能直接“怼”回去,哪怕是当着全国观众的面。

10年前,他用“好声音”告诉所有人:我还“能打”

2012年,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,刘欢坐在导师椅上,穿着简单的T恤,戴副黑框眼镜,说话慢条斯理,点评却字字珠玑。那时候很多人担心:“60年代的人,还能跟上年轻人的音乐审美吗?”结果他用自己的表现打了所有人的脸——他指导的选手,总能唱出别人没有的“故事感”;他推荐的歌曲,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,流行还是民谣,总能让人一听就记住。

有次,学员唱了一首小众民谣,其他导师都没转过身,刘欢却拍着按钮站起来,说:“这首歌里有东西,是现在很多歌里都没有的‘真诚’。”后来这个学员果然走得很远,在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告诉我,唱歌不是为了赢,是为了让自己开心,让听歌的人也感动。”

如今,他的“多岁”,是岁月给的勋章

60岁的刘欢,早就不需要靠“颜值”或“流量”证明自己了。现在的他,偶尔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给女儿做的饭菜(他的女儿刘一丝也继承了音乐天赋,弹钢琴超厉害),偶尔会发自己练琴的视频,手指在琴键上翻飞的样子,和30年前没两样。

前几天听他的一场live,唱的还是好汉歌,开头那句“大河向东流”一出来,全场几万人跟着合唱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那一刻突然明白:刘欢的年龄,从来不是重点。重要的是,他的歌声里,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——少年壮志不言愁是青春的热血,千万次地问是青春的迷茫,好汉歌是青春的豪迈……

所以刘欢到底多岁了?数字是60岁,可他的歌声,他的热爱,他对音乐的执着,永远年轻。

其实啊,我们每个人心里,都住着一个“刘欢”——那个不管多少岁,都敢对自己说“热爱永不老”的自己。你说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