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华语乐坛里那种“明明可以靠颜值,偏偏要拼才华”的代表,刘欢绝对算一个。很多人认识他,是从1998年央视春晚的那曲好汉歌开始的——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那嗓音厚得像陈年的老酒,一开口就让人心头一颤。可你要真以为他只是个“唱高歌的”,那可就太小瞧这位“乐坛常青树”了——前阵子有网友翻出他近期的活动照片,评论区里突然炸出一堆:“刘欢老师现在头发白了这么多?”“他都这岁数了,还在舞台上蹦跶呢?”甚至有人直接问:“刘欢多么大了?该退休享福了吧?”
说起来,这个问题还真把不少人问住了。毕竟在大家印象里,刘欢好像一直都是“老师”“前辈”的代名词,稳稳地立在华语乐坛的顶端,似乎从未变老。可要真掰着指头算,刘欢出生于1963年8月,到今年(2024年),已经61岁了。61岁是什么概念?比许多人的父亲还年长,本该是“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”的年纪,可他呢?去年还在综艺声生不息里跟着一众新生代歌手熬夜排练,今年初又带着自己的学生合唱团登台演出,前阵子还被拍到在后台跟年轻音乐人讨论编曲,眼睛里闪的光,跟三十年前初登舞台时一模一样。
“61岁?在我看来,正是创作的‘黄金期’”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刘欢的“不老”,从来不是天赋异禀,而是把“热爱”二字刻进了骨子里。他1987年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,本来有机会进外交部当“外交官”,可偏偏对音乐犯了“轴劲儿”——白天上课、晚上泡琴房,毕业没多久就凭着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而红。那会儿他才24岁,年轻气盛,却能沉下心来琢磨“怎么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揉到一起”,后来的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,哪一首不是打破了当时乐坛的“条条框框”?
时间快进到2024年,61岁的刘欢,创作欲望反而更旺盛了。去年他发布的新专辑岁月里,有一首歌叫时光有你,歌词里写着:“皱纹是岁月写的诗,白发是时光赠的丝,只要心中有歌,就不算老去。”歌迷说他“越活越通透”,他却笑着说:“61岁?在我看来,正是创作的‘黄金期’——年轻的时候可能更敢冲,但现在更懂‘取舍’,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留下的东西。”
他把“退休”二字,活成了“终身学习”的代名词
除了做音乐,刘欢还有一个身份:对外经贸大学音乐学教授。从1991年第一次站上讲台,到现在三十多年,他的课一直是学校里的“爆款”,抢不到座位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听。有学生问他:“刘老师,您都教了这么多年了,教案早就滚瓜烂熟了吧?”他却摆摆手:“不行啊,音乐这东西,日新月异,我现在每周都会听几百首新歌,生怕自己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。”
更让人佩服的是,他从不把自己当“权威”。去年指导一个学生做毕业作品,学生想用电子音乐重新改编好汉歌,他非但没反对,反而跟着熬了三个通宵,帮着改编和声,最后演出时,还特意跑到台下给学生录像,比自己上台演出还激动。有人说他“太拼”,他却说:“活到老,学到老,这话听着老套,但真要做到,可不容易。”
从“实力唱将”到“行业灯塔”,他的“不老”是责任
这些年,大家总拿“年龄”说事,好像过了50岁,就得“退居二线”,把舞台让给年轻人。可刘欢偏不——2012年,他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,顶着“最胖导师”的称号,却用一句“音乐是用来真诚交流的”圈粉无数;2018年,他顶着病体参加歌手,把从头再来唱得全场落泪,事后才敢大家,他当时正因“股骨头坏死”腿疼得站不直;就连去年,他还跟年轻歌手合作元宇宙演唱会,笑着说:“我得弄明白这些新玩意儿,不然怎么跟我的学生解释?”
有人说他是“劳模”,他却说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。音乐这行,没有‘退休’一说,只要还有人需要你的声音,你的经验,你就不能停。”
说到底,“刘欢多么大了”这个问题,根本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当我们还在纠结“老不老”的时候,61岁的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不老”,从来不是时光的馈赠,而是对热爱始终如一的执着,对专业始终如一的敬畏,对岁月始终如一的坦然。
下次再看到他站在舞台上,别急着感叹“头发白了”,不如听听他唱的——“天地悠悠,过客匆匆,潮起又潮落”啊。这歌声里,藏着一个61岁“少年”的青春,也藏着华语乐坛最动人的“不老传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