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讲台后的刘欢,除了好汉歌的江湖气,到底在教学生什么?

当你刷到刘欢在综艺里插科打诨、唱摇滚改编版从头再来,或是和朋友聊起他那套"藏了酒窝的帽子造型"时,是否会突然想起:这位华语乐坛的"活化石",其实已经在大学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?

从2004年受邀中央音乐学院开设大师课,到2010年正式成为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,再到2020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,刘欢的身份标签里,"刘欢老师"或许比"刘欢歌手"更少被人提起。但当你真正走进他的课堂会发现——讲台上的他,和舞台上完全是两种"打开方式":没有聚光灯下的炽烈,却多了几分学者般的沉静;少了综艺里的幽默段子,却藏着对艺术最"较真"的执拗。

他教的不是"唱歌技巧",是"音乐的骨头"

刘欢在大学教什么

"很多学生来找我,问怎么才能把歌唱好。我第一句话就问:你读过多少乐理书?分析过多少作品?"刘欢曾在采访里提到,现在的年轻人学音乐,总想着"找捷径""练高音",却忽略了音乐最根本的东西——"文化底蕴"。

在中国音乐学院,他主讲的课程叫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第一课,从来不教学生怎么发声,而是从古希腊的"四音音列"讲到中世纪的"圣咏",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聊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。有学生回忆,第一节课他拿了个U盘,里面存了200多张不同时期的乐谱照片,从手写的古谱到现代的五线谱,挨个讲解:"你们看,这些音符的排列、和声的走向,背后都是几百年的文化积累。你要是想写出好东西,就得知道'从哪儿来',才能知道'到哪儿去'。"

但他也不是完全"传统"的老学究。讲巴洛克音乐时,他会突然放一段碧昂斯的Halo:"听,这里的和声进行,和巴赫的圣咏是不是一个套路?"讲古典时期的"奏鸣曲式",他会拆解周杰伦的青花瓷:"主歌-副歌的结构,其实就是'呈示部-展开部-再现部'的现代版。"他会用学生最熟悉的流行音乐做"引子",让大家突然发现:"哦,原来那些'高大上'的理论,早就藏在咱天天听的歌里了。"

他教学生"做音乐",更要"做人"

"刘老师第一节课就说,'我可以教你们技巧,但教不了你们心'",这是刘欢带过的博士生小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。在他的课堂上,永远挂着一块白板,上面写着两个大字:"真诚"。

2018年,有个学生写了一首"神曲",旋律抓耳,但歌词全是"我爱我爱我爱你"的堆砌。刘欢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在课上放了两遍,然后问:"你写这首歌的时候,是想表达什么?如果只是凑字数,那音乐就是没有灵魂的。"后来那个学生改了三个月,把歌词写成了关于"留守儿童与奶奶的对话",再拿到课上时,刘欢带头鼓掌:"这时候,旋律才有意义。"

他最反感"功利心"太强的学生。有次有个学生问他:"老师,我学的这种古典唱法,能去歌手比赛吗?能火吗?"刘欢沉默了半分钟,说:"你要是抱着'火'的心态学音乐,那趁早别学了。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,不是用来换名利的。"现在这个学生成了某高校音乐老师,经常跟学生说:"刘老师当年那句话,我这辈子都忘不了。"

他把"江湖气"藏进了教案里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自己就是个"跨界狂魔"。他本科主修的是"西方语言文学系",辅修"国际政治",后来才半路出家学音乐。这种"非科班"背景,反而让他的教学方法充满了"野路子"的智慧。

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,讲文艺复兴音乐,他会突然用意大利语唱一段我的太阳;讲美国爵士乐,他会即兴打一段架子鼓;甚至讲中国民乐,他都能拉一段二胡——虽然总调侃自己"拉得像锯木头"。他说:"音乐是相通的,你得多听、多看、多碰,才能找到自己的'根'。"

他的课堂上,永远飘着咖啡香和烟味(虽然后来戒烟了,但学生说"那股江湖气还在")。他会和学生一起蹲在食堂吃饭,聊最近听的摇滚专辑;会凌晨三点发微信给学生:"我刚想到一个关于音乐治疗的观点,你明天来我办公室我们聊聊。"有学生说:"刘老师不是在'教'我们,而是在'带'我们玩——玩着玩着,就把音乐学明白了。"

从好汉歌到讲台,他一直在"传递火种"

1997年,刘欢唱好汉歌时,大概没想到二十多年后,他会站在讲台上跟学生说:"这首歌为什么火?因为它把河南梆子的'豪气'和流行旋律的'上口'结合了。你们想想,咱们中国的音乐,有多少宝藏等着被挖掘啊?"

现在的刘欢,已经很少发歌,也不怎么上综艺。但他的学生里,有人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有人成了知名音乐制作人,还有人像他一样,站在了高校的讲台上。他说:"我唱歌只能影响一代人,但教学生,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。这才是更有意思的事。"

所以下次,当你再听到刘欢的歌,或是看到他在综艺节目里的模样时,不妨想一想:讲台后的他,正把几十年音乐生涯的"干货",揉碎了讲给学生听——他教的不是"怎么成为刘欢",而是"怎么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、有真诚心意的音乐人"。

这大概,就是"刘欢老师"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吧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