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哲是谁?这个从烧烤摊走出来的“素人歌手”,凭什么让全网都在等他的下一首歌?

最近打开社交平台,总能在好歌推荐的热搜下刷到同一个名字——刘欢哲。没有铺天盖地的通稿,没有顶流明星的互动,甚至连一张清晰的生活照都难得一见,可就是这样一个“无名之辈”,却让无数人循环播放他的歌,甚至有人说:“现在听的歌单里,一半是刘欢哲的‘口水歌’,另一半是等他出新歌的期待。”

刘欢哲

从“烧烤摊驻唱”到“全网自来水”:他唱的不是歌,是普通人的日子

刘欢哲的走红,像个意外。

刘欢哲

就在半年前,他还老老实实待在老家小城的烧烤摊当帮工,傍晚支起摊子,一边烤串一边小声哼着自己写的歌。客人笑他“烤串的比唱歌好听”,他挠挠头:“瞎唱,解闷儿。”直到有常客把他的歌声录下来传到网上,配文“这烧烤摊老板的老家听着想家”,才算第一次走出小城。

歌里唱的,全是普通人的日子:“爸妈的电话又响了,问我啥时候能回家/他说城里的房子大,可不如院子里那棵枣树花/工资卡里刚打钱,房租水电扣掉一大半/剩的钱买张车票,回去看看田埂上的麦浪。”没有华丽的编曲,没有刻意的煽情,就是一把破吉他,一把沙哑的嗓子,把“打工人的苦”“想家的酸”揉碎了唱出来。

有网友评论:“第一次听歌听得鼻子发酸,感觉他唱的就是我。”这种“真实感”,成了刘欢哲最锋利的武器。在这个滤镜比脸还厚的娱乐圈,突然冒出个“不装”的歌手,反而让人卸下了防备。他的直播间里,没有“宝宝们点点关注”的吆喝,就一句“随便听,想听啥说”,弹幕里却刷满了“默默给你点了灯”“希望你一直唱下去”。

“我不是天才,就是个把日子过成歌的普通人”:流量时代的“反套路”哲学

当越来越多的歌手沉迷于“打造人设”“凹人设”时,刘欢哲像个“异类”。

他拒绝参加任何选秀节目,“那种场合太浮躁,我唱不来。”他甚至拒绝了某音乐平台的独家签约,“他们说让我‘包装’一下,换个发型,写点‘情情爱爱’的歌,可我不是那样的人。”有记者问他“这样会不会错过走红的机会”,他笑着摆手:“红了又咋样?我还是得烤串、写歌。要是为红了去唱自己不喜欢的歌,那比在烧烤摊累多了。”

这种“清醒”,让很多人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华语乐坛——那时候的歌手,唱歌是为了表达,而不是为了数据。刘欢哲的歌里,听不出“我要火”的急切,只有“我想把心里话说出来”的坦然。他的歌词里有股“笨劲儿”:“生活就像这串烤串,得翻面、得刷酱,才能香/别嫌这烟火气重,这才是咱们过日子的光。”这种笨拙,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戳中人心。

业内有人评价刘欢哲:“他不是‘流量’,是‘留量’。观众迟早会看腻那些套路化的表演,但会永远记住这种带着‘人味儿’的作品。”

娱乐圈需要多少个“刘欢哲”?或许只需要“一个真实的你”

刘欢哲的爆火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娱乐圈的“虚假繁荣”。当我们在讨论“顶流是谁”“谁的数据更高”时,却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——音乐要能打动人,作品要有温度。

有人说刘欢哲是“素人逆袭”,可他本人并不这么认为:“我不是逆袭,我本来就做这个。以前在烧烤摊唱歌,现在在小舞台唱歌,都是唱歌,没区别。”对他来说,“走红”只是生活的意外,而“写歌”“唱歌”才是生活的常态。

或许,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下一个“刘欢哲”,而是更多敢唱自己歌的刘欢哲;娱乐圈缺的不是“帅哥美女”,而是有态度、有温度的创作者。毕竟,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——能穿越时间的,从来不是滤镜,而是那些能让我们听着听着,就想起自己日子、眼里泛起光的歌。

至于刘欢哲的下一首歌会唱什么?他说还在写,“可能是关于修车铺的故事,也可能是关于凌晨加班的夜班司机”。不管唱什么,只要他还是那个“从烧烤摊走出来的歌手”,就总有人会听。

毕竟,谁还没点“普通人的日子”呢?而他,刚好替我们唱了出来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