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版的笑傲江湖主题曲,为何能封住二十多年观众的口?

提起笑傲江湖,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声音,十有八九是刘欢唱的“沧海一声笑”。不是吕颂贤版令狐冲的潇洒,也不是李亚鹏版令狐冲的憨直,而是一开口就让人“起鸡皮疙瘩”的歌声——那种自带江湖气、又透着人生况味的调调,像是浸了半辈子的酒,初尝辛辣,回味全是醇厚。

刘欢 笑傲江湖

可奇怪的是,明明从1990年央视版笑傲江湖开始,这首歌就火了,三十多年过去,翻唱版本数不胜数,却总有人说“还是刘欢的版本最正宗”。这到底是为什么?是他的音域太宽,还是这首歌藏着什么“心法”?

歌声里藏着的“江湖气”,是刻进骨子里的松弛感

刘欢 笑傲江湖

你仔细听刘欢的沧海一声笑,没有刻意的炫技,没有声嘶力竭的飙高音,甚至有很多地方“气口”很明显——比如“谁负谁胜出天知晓”那一句,尾音拖得长长的,像是在烟雨朦胧的酒馆里,随手敲着桌子哼出来的。

但恰恰是这种“松”,才戳中了江湖的魂。江湖是什么?不是打打杀杀的场面,而是“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”的随性,是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的豁达。刘欢的嗓子,就像一把浸过油的旧剑,不用出鞘,光听声音就知道“这是个老江湖”。

有人说“刘欢的歌声里有故事”,其实不是故事多,是他把“人活明白了”的感觉唱出来了。唱“滔滔两岸潮”时,你能听到山河壮阔;唱“纷纷世上潮”时,又能看透世俗纷扰;到最后“还掉一生痴”,那声叹息里,半是洒脱,半是不甘——这不就是成年人的江湖吗?

徐沛东的词曲,是给刘欢“量身定做”的江湖密码

说到这首歌,绕不开作曲家徐沛东。当年他给央视版笑傲江湖写主题曲时,并没有找刘欢——刘欢当时的标签是“学院派”,唱的多是艺术歌曲、影视金曲,风格偏正;而沧海一声笑要的,是“亦正亦邪”的江湖感。

可徐沛东写着写着,发现“非刘欢不可”。为什么?因为这首歌的旋律,藏着只有他能驾驭的“反差感”。开头那句“沧海一声笑”,旋律是上扬的,但刘欢用胸腔共鸣压着唱,不是喊,而是“叹”——像一位隐世高人,站在山巅看云卷云舒,眼里有波澜,面上却无波。

更绝的是歌词。“滔滔两岸潮”“纷纷世上潮”,重复的“潮”字,看似简单,实则暗合江湖的“起落潮汐”;而“清风啊,山高啊,海阔啊,天渺渺”这句,七个字用了四个“啊”,口语化到像白话,却被刘欢唱出了“天地之间独我一人”的孤傲——换谁唱,都容易显得矫情,唯有他,能把“俗”唱出“仙气”。

没有刻意的“武侠感”,却比所有刀光剑影都江湖

武侠剧里的打戏,靠的是镜头语言;而江湖的“意”,靠的是歌声。刘欢的版本,最厉害的地方就是“不刻意”。他不唱“剑气”,不唱“侠义”,只唱“笑”——“沧海一声笑,滔滔两岸潮”,一开口,江湖就铺开了。

要知道,90年代的观众,对“武侠”的想象还停留在金庸小说里的“快意恩仇”,而刘欢的歌声,让这种想象从文字变成了画面。你仿佛能看到:一个白衣男子,站在渔船上,手里拿着酒葫芦,对着江面大笑,笑声里没有恩怨,只有通透。

后来的翻唱版本,有的加了摇滚元素,有的用了流行唱法,可总让人觉得“少了点什么”。其实是少了刘欢那种“举重若轻”的功力——江湖不是“演”出来的,是“活”出来的;歌声也不是“唱”出来的,是“酿”出来的。刘欢把人生百味都揉进了歌里,所以听的人才会觉得“啊,这就是江湖”。

三十年过去,为什么我们还在听刘欢的沧海一声笑?

有人说“经典是时代的产物”,这话没错,但经典更是“超越时代的”。现在听刘欢的这首歌,依然会觉得“过瘾”,不是因为它“老”,而是因为它唱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人,而是我们心里都有的那个“江湖梦”。

我们这代人,活得越来越“紧”——被工作追着跑,被生活压着喘,多久没像歌词里那样,“清风拂面,仰天大笑”了?而刘欢的歌声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们心里的那把“锁”。让我们暂时放下焦虑,想起自己也曾有过“大侠梦”,想过“仗剑走天涯”。

所以啊,不是刘欢的版本无法超越,是“江湖”本身,无法被超越。就像刘欢自己说的:“唱歌不是为了感动别人,是为了找自己。”而他在这首歌里,不仅找到了自己,也找到了我们所有人的“江湖情结”。

下次你再听沧海一声笑,不妨闭上眼睛——不必看画面,不必想剧情,只听那声音。或许你就会明白:为什么三十多年过去,刘欢的歌声,依然是刻在华语乐坛里的“江湖注脚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