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新歌声舞台上的刘欢,凭什么让学员哭着说‘遇到您是幸运’?”

2016年的夏天,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的舞台上,有位导师始终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,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,点评时不疾不徐,甚至带着点“不务正业”的幽默。他就是刘欢——歌手、音乐教授,也是那季节目里最“不像导师”的导师。

刘欢 新歌声

有人问他:“您坐在这里,是想再捧红几个学员吗?”他摆摆手:“我是来看看,现在的年轻人,心里到底在唱什么。”

01. 从“导师”到“伯乐”:他从不定义“好声音”

刘欢 新歌声

那季新歌声,有个叫张磊的民谣歌手,唱了首南山南。比赛时,他抱着吉他,嗓音沙哑又温柔,像在给听众讲故事。台下四位导师转身后,其他三位都在说“我要签你”“你的音色太特别”,只有刘欢安静听完,然后说:“你知道吗?这首歌的词作者,是我的学生。”

后来张磊夺冠,采访里有人问他:“最该感谢哪个导师?”他脱口而出:“刘欢老师。他说‘你不用刻意去飙高音,把故事讲清楚,比什么都重要’,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我唱的不是技巧,是生活。”

刘欢 新歌声

其实刘欢从没强求学员“一定要像谁”。有个学员唱摇滚,高音撕裂般冲,刘欢没说“你的声音不够炸”,反而问:“你飙高音的时候,心里在想什么?是想让观众记住你,还是想表达你的愤怒?”学员愣住了,半天才说:“我没想那么多,就是觉得那样唱才过瘾。”刘欢笑了:“那就够了,记住这种感觉,比任何技巧都珍贵。”

在音乐圈待了快四十年,他见过太多“被定义的歌手”:“以前总有人说‘女歌手要甜’‘男歌手要帅’,可音乐又不是选美,周杰伦刚开始唱歌,吐字都不清楚,谁能想到他能火遍亚洲?”他总对学员说:“别管别人怎么评价,你心里声音是什么样,就怎么唱。我在这儿,不是来‘改造’你们的,是来帮你们‘找到’自己的。”

02. “毒舌”?不,是“过来人”的大实话

有人觉得刘欢点评“太直接”,甚至有点“毒舌”。有学员唱得用力过猛,他会皱着眉说:“你这演唱,像是在跟仇人吵架,完全没听出你想表达什么。”有学员模仿大牌歌手的转音,他会摇摇头:“模仿谁都可以,但自己的声音去哪儿了?”

可这些“毒舌”背后,藏着一个老音乐人的“较真”。有次彩排,学员反复唱不对一个转音,刘欢陪他练了十几遍,直到凌晨两点。节目组劝他“差不多就行了”,他却说:“你知道歌手站上舞台最怕什么吗?不是忘词,不是跑调,是唱完自己都觉得‘不对’。既然要做,就做到让自己能坦然面对观众。”

有次后台遇到那英,她打趣道:“欢哥,你对学生也太‘狠’了,他们都被你‘说哭’过好几次。”刘欢喝了口矿泉水,笑了:“哭什么?我当年跟谷建芬老师学歌,她更狠。有一首歌我节奏错了三次,她直接把谱子摔我脸上:‘你到底是在唱,还是在数数?’现在想想,那句话我记了一辈子。对他们严点,总比将来被观众骂强,对吧?”

03. 不只是“导师”,是“音乐活字典”

刘欢在新歌声里最让人意外的,是他总能“一本正经地聊冷知识”。有学员唱了一首蒙古长调,节奏自由,音域宽广,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。点评时,刘欢没用“空灵”“震撼”这种笼统的词,而是说:“你们知道吗?这种长调的‘诺古拉’颤音,模仿的是风吹过草原时,牧草摇动的声音。这不是技巧,是牧民对土地的‘记忆’。”

还有次,有个学员唱了首美国蓝调,刘欢随口聊起蓝调的起源:“蓝调一开始是黑奴在棉花地里唱的歌,歌词里全是苦,但旋律里藏着希望。比如那句‘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've seen’,你听,每个音都在‘抖’,就像在说‘我很累,但我还在撑’。”学员后来采访说:“我唱那首歌时,只觉得节奏舒服,根本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故事。刘欢老师一说,我再看歌词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”

他就像一本“音乐活字典”,从古典音乐到民间小调,从欧美流行到中国传统信手拈来。可他从不“掉书袋”,只会把这些“冷知识”变成学员能听懂的话:“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,它是你的心跳,是你走夜路时的脚步声,是你想念一个人时的叹气声。你只要把这些‘心里的声音’唱出来,别人就能听见。”

04. 超越20年的“安全感”:他让每个学员敢“做自己”

那季比赛最经典的画面,是总决赛上,四位导师合唱凤凰于飞。刘欢开口的瞬间,全场安静——他的声音依旧醇厚,像陈年的酒,可当他唱到“旧日江山偶尔能梦回顾”时,突然红了眼眶。

后来学员问过他:“您唱了这么多年的歌,有没有哪一次,上台还会紧张?”他说有:“第一次开个人演唱会,我在后台吐了三次。可一看到台下观众的眼睛,我就不紧张了。因为我知道,他们不是来看我‘完美’的,是来看我‘真实’的。”

这句话,很多学员记住了。有位学员决赛时唱了首原创歌曲,旋律简单,词却很朴素:“妈妈,我又想你了,这些年我过得很好,就是不知道您在天堂,有没有收到我的信。”唱到他哽咽得唱不下去,台下观众都在抹眼泪。刘欢没说“加油”,也没说“别哭”,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,说:“唱出来,就好。”

那一刻,所有的技巧、名次、话题都变得不重要。学员后来回忆:“刘欢老师让我明白,唱歌不是为了赢,是为了‘被听见’。遇到他,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。”

说到底,新歌声的舞台上来来去去多少学员,多少冠军早已淡出公众视野,可刘欢那句“找到自己的声音”,却成了很多人的“音乐启蒙”。

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我们习惯了被“定义”:你得甜、你得炸、你得符合所有人的期待。可刘欢用他的“不着急”“不套路”,告诉我们:真正的音乐,从来不怕“不合群”,只怕“不像你”。

所以啊,新歌声舞台上的刘欢,凭什么让学员哭着说“幸运”?凭他从不把自己当“导师”,而是愿意蹲下来,听每个年轻人心里,那点“不一样”的声音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