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“歌王”到“抗癌斗士”:刘欢的“永不放弃”,究竟是怎样刻进骨子里的倔强?

提到刘欢,你脑海里会跳出什么词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缱绻的嗓音,还是中国好声音里戴着标志性黑框眼镜、认真点评的导师形象?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,这位被称作“中国流行音乐教父”的男人,背后藏着多少“咬牙硬扛”的瞬间——他的“永不放弃”,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从命运手里抢东西的倔强。

36岁确诊癌症,他选择瞒着全世界继续工作

2009年,刘欢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“甲状腺癌”。这个消息对刚过完生日的他来说,不亚于一记重锤。甲状腺癌虽恶性程度低,但手术需要全麻,术后可能导致声带受损——这对一个靠嗓子吃饭的歌手来说,几乎是最残酷的“职业剥夺”。

刘欢 永不放弃

但他没告诉身边人,连妻子芦璐都是后来才知道。当时他刚接拍电影墨攻,主题曲需要录制,他白天打完镇定剂去录音棚,晚上回医院吊点滴。录音师后来回忆:“他唱到高音时手都在抖,但眼神里的光从来没灭过,好像在跟嗓子较劲:‘这关,我必须过去。’”

手术后,因为声带神经受损,他的声音一度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。有段时间他甚至不敢开口唱歌,怕一开口就回不去了。但他没放弃,每天清晨对着镜子练“气泡音”,从最简单的“1-2-3”开始,一点点找回发声的感觉。一年后,他在央视春晚上唱了经典咏流传前身的别亦难,开口的瞬间,全场观众红眼眶——那个声音,还是刘欢的,只是多了几分岁月淬炼的厚重。

女儿的“无声世界”,他当了15年的“耳朵”

如果说癌症是对身体的考验,那么女儿的出生,则是对他“永不放弃”的另一种诠释。2001年,女儿刘一丝出生时,却被查出“极重度神经性耳聋”——这意味着她可能永远活在“无声世界”。

当时医生建议助听器,但刘欢拒绝妥协:“我女儿要能听见,就必须靠自己的耳朵。”他推掉了所有商演,把家改成“康复训练中心”:每天清晨5点起床,给女儿戴助听器,对着她口型喊“爸爸”“吃饭”;带她爬楼梯,说“我们一级一级往上走,就像学说话一样,慢慢来”;甚至在她睡觉时,放古典音乐给她听,让她习惯声音的存在。

最让人动容的是,他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,曾偷偷提过女儿:“别人唱歌是为了名和利,我唱歌,是想让我的女儿知道,她的爸爸在为她努力。”如今,刘一丝不仅能正常说话,还会弹钢琴、画画——这个被医学断言“可能永远听不见”的女孩,在父亲15年的“硬核陪伴”下,用行动撕掉了命运的标签。

从“顶流歌手”到“胡同大爷”,他放弃的从不是热爱

这些年,你可能会发现:刘欢“变胖了”,也更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了。有人说他“过气了”,他却笑着说:“我现在终于有时间,好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了。”

他放弃了曾经“拼命三郎”的节奏,却没放弃对音乐的较真。去年推出新专辑刘欢经典20年,他一张一张地编曲,一句一句地和声,甚至亲自跑到老胡同里,找老艺人对着唱版画戏腔;疫情期间,他戴着口罩在自家客厅弹钢琴,用我和我的祖国给医护人员打气,画面模糊,但歌声里的真诚却能穿透屏幕。

他也做起了“跨界玩家”:在声生不息里带年轻歌手唱粤语经典,一句“要唱出歌里的故事,技巧永远在其次”,把浮躁的娱乐圈搅起涟漪;在综艺里自嘲“我这体型,当演员只能演‘土地公公’”,却认真对待每一次亮相。对他来说,“永不放弃”不是死磕某个结果,而是在每个当下,都选择对热爱的东西“死磕”——哪怕只是把一首歌唱到问心无愧,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。

结语:真正的“永不放弃”,是跌倒时敢对着命运笑一声

有人说,“永不放弃”是英雄的专利,但刘欢用40多年的演艺生涯告诉我们:普通人也能活成“斗士”的样子——不是没想过放弃,而是在每个“想躺平”的瞬间,又咬着牙站了起来。

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:所谓“永不放弃”,不是“一定能赢”的盲目乐观,而是“就算输了也认命,但绝不轻易认输”的骨气;是对自己狠得下心,也是对家人护得住暖;是对音乐永远敬畏,也是对生活永远热气腾腾。

所以下次当你觉得“撑不下去”时,不妨想想刘欢的声音:从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气风发,到从头再来的厚重沧桑,他唱的是歌,更是刻进骨子里的那句——“只要心不倒,路永远在脚下。”

毕竟,能打败命运的,从来不是天赋或运气,而是那股“哪怕走得慢,也绝不后退一步”的倔强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