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被歌手舞台藏了20年的心愿,刘欢用“不挣钱的歌”在圆谁?

“不是我选歌,是歌选我。”当刘欢在歌手2024的舞台上说出这句话时,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句看似随意的感慨,藏了他藏在心里几十年的心愿——不是拿奖,不是圈粉,而是让那些“被遗忘的歌”重新活过来。

刘欢 心愿

01 从“国民歌王”到“捡歌人”:他总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弯腰

提起刘欢,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千万次的问的激昂、弯弯的月亮的深情,或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,用弯弯的月亮唱出整个时代对美好的向往。那时候的他,是站在金字塔尖的“国民歌王”,每张专辑都能卖出上百万张,演唱会门票秒空,连海外媒体都称他为“中国音乐的一面旗帜”。

刘欢 心愿

但鲜少人注意到,刘欢的“心愿”种子,早在成名之初就埋下了。1995年,他第一次去欧洲演出,在巴黎的音像店里,意外发现了大量中国民乐和戏曲的唱片,却被摆在“世界音乐”最不起眼的角落,标签上还写着“Exotic China”(神秘中国)。“那些琵琶、古琴的旋律,明明比很多国外民乐更细腻,为什么没人知道?”那天晚上,他在酒店的房间里翻来覆去睡不着,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“我能不能做点什么,让更多人听见这些‘老祖宗的声音’?”

这个念头一藏,就是28年。他推掉了无数商业演出,把酬劳攒起来,组织团队跑遍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的偏远村落,找老艺人录民歌;他自费为濒临失传的地方戏曲录制纪录片,甚至自掏腰包给老艺人发“退休金”;他在大学开课,讲的不是“如何成为歌星”,而是“音乐背后的文化密码”。

刘欢 心愿

有人说他“傻”,放着轻松的挣钱不赚,非要折腾这些“费力不讨好”的事。刘欢只是笑笑:“钱是挣不完的,但有些歌,再不录就没了。”

02 歌手舞台上的“意外”:他为什么偏偏选了这首歌?

今年,61岁的刘欢再次站上歌手的舞台。这个被网友称为“退休前的最后一场演出”,他没选自己的经典代表作,而是翻唱了一首几乎没人知道的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——一首诞生于1964年,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。

直播当晚,舞台背景是大片的军绿色军旗,刘欢穿着简单的白衬衫,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轻轻吟唱:“毛主席呀毛主席,心中的太阳暖人心……”没有华丽的编曲,没有炫技的高音,却让无数观众突然红了眼眶。

“为什么选这首歌?”赛后采访中,刘欢说:“前几天我翻到一张老照片,是我父亲年轻时穿着军装的样子。他说他年轻时,这首歌天天唱,一唱就想起毛主席,想起那个年代的苦日子和盼头。现在年轻人可能听不懂,但我想让他们知道,我们国家的今天,是有人用一辈子拼出来的。”

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在舞台上“走心”。2018年,他在中国好声音转身时,为了给学员争取一个名额,拿着话筒和那英“辩论”了10分钟;2020年疫情期间,他戴着口罩在家里弹钢琴,把让世界充满爱改编成纯音乐,送给抗疫医护人员;就连他参加我是歌手,也是因为节目组答应他:“可以在舞台上唱一些不火但有价值的歌。”

“很多人说我是‘娱乐圈的清流’,其实我只是想做点‘对的事’。”刘欢说,自己的心愿从来不是“成为最牛的歌星”,而是“成为一座桥,一头连着传统,一头连着年轻人;一头连着艺术,一头连着生活”。

03 他的心愿,藏着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东西

刘欢的心愿,其实很简单:让好被听见,让旧被记住,让真被看见。但这份简单,在这个追求“流量”和“速成”的时代,显得格外珍贵。

他坚持不代言任何商业广告,不是“看不上钱”,而是怕自己“说的话”失去分量;他很少参加综艺,不是“高冷”,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“找歌”上——他手机里有个相册,存了上千首无名作曲家的作品,他说“哪天有机会,就一首一首唱给大家听”;甚至他教女儿刘英子上学,从不逼她学音乐,只告诉她“找到自己心里真正喜欢的事,比什么都重要”。

“心愿这东西,不是想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”刘欢在一次演讲中说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:真正的“心愿”,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,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,藏在那些“不挣钱”“不讨好”的选择里,藏在想让别人“更好”的真心实意里。

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,都有一个这样的“心愿”:可能是想对父母说一声“我爱你”,可能是想坚持一个不被看好的爱好,可能是想为某个角落的人做点小事。我们常常觉得“心愿太远”,但刘欢的故事告诉我们:心愿不怕小,怕的是“不做”。

就像他唱的那首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,“心中的歌儿,唱给听的人听”。刘欢的心愿,其实早就圆了——因为他唱的那些歌,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故事和情感,已经悄悄传到了我们心里,长成了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。

所以,如果有人问你:“你的心愿是什么?”你会怎么回答?是像刘欢那样,做个“弯腰捡歌的人”,还是先为自己心里那颗“小小的种子”,浇浇水、施施肥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