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姚贝娜,一个歌唱了40年一个留在了31岁,他们的歌里藏着娱乐圈最稀缺的东西?

记得2012年春晚,刘欢唱好汉歌时,有人调侃他“肚子大了,嗓音还是那么亮”;2014年底,姚贝娜的依托单曲上线,评论区有人说“这嗓子里透着一股劲儿,让人听着就想往前走”。如今一个还在舞台上带着学生唱民谣,一个成了“时代的声音”符号——这两个看似隔着二十年时光的歌者,偏偏在某个深夜点开他们的歌单时,突然让人懂了:娱乐圈里真正能让人记住的,从来不是热搜上的热搜,而是歌里那份“人歌合一”的真心。

40年不“翻车”的刘欢:他唱的不是歌,是“较真”

1987年,青歌赛上穿西装的刘欢,用少年壮志不言愁杀疯了评委。那时候没人知道,这个留着长发、眼睛里有光的年轻人,后来会把“唱歌”活成一场“修行”。

刘欢 姚贝娜

你发现没有?刘欢的歌里没有“网红腔”,没有刻意飙高音的炫技,可就是能把人唱进心里。唱弯弯的月亮时,他像是在胡同口跟人唠嗑,温柔的尾音里裹着对家乡的念想;唱从头再来时,沙哑的嗓子里带着“天塌下来也能扛”的劲儿,下岗工人听了掉眼泪,创业者听了咬紧牙。有次采访记者问他“为什么总选这种‘大歌’”,他说:“歌得有‘筋骨’,听着让人心里有底,那才是唱歌的本事。”

更难得的是,40年了他几乎没“糊”过。当年拒绝好声音天价邀约,说“我得对我的学生负责”;后来上节目,别的导师搞流量,他抱着吉他一句一句扣学员的咬字,说“别学那些花里胡哨的,把歌唱明白比啥都强”。有人说他“跟不上时代”,可你看歌手舞台上,60岁的他唱从前慢,唱得台下年轻人集体起立——原来真正的“时代感”,从来不是追热点,而是把歌里的“真”熬成岁月的酒,越品越有味。

31岁的姚贝娜:她把生命唱成了“光”,短却亮得刺眼

如果说刘欢的歌是“慢火炖”,姚贝娜的歌就是“烈酒入口,烧喉又上头”。2013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,她唱也许明天,黑色短发,眼神倔强,开口第一句就有人哭:“这姑娘怕是跟生活打过一架吧。”

那时候她已经和乳腺癌“Battle”了两年,却站在台上笑着说“我是来‘赢’的”。后来她唱红颜劫,为甄嬛传唱主题曲,声音里有“后宫的刀光剑影”,可转身就能给患儿唱你给我听好,奶声奶气地说“别怕,有阿姨在”。最让人破防的是2014年她重返舞台,瘦得脱了相,唱采薇时声音有点抖,可那句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落下来,全场安静得能听见掉泪声——那哪是唱歌啊,那是把命里的苦都酿成了糖,分给每一个需要光的人。

她走的那年冬天,全网自发刷“姚贝娜坚强”,有人说“她走得太早”,可现在翻她的歌,All of Me里“我爱你,不光因为你的样子,还因为,和你在一起时,我的样子”,依然会被情侣们当作爱情BGM;随它吧里“我可以是冰,也可以是火”,还是无数人在困境里给自己打气的口号。原来有些人的生命虽短,却像流星,划过夜空时留下的光,足够照亮后来者很长很长的路。

娱乐圈最缺的不是“流量”,是“歌里有魂”

这些年见过太多“昙花一现”的歌手:今天靠一首神曲爆红,明天就被新流量挤下台;有人为了“抓耳”编曲堆砌复杂技巧,可歌词空洞得连自己都说服不了;有人活在“话术人设”里,歌里唱着“人间值得”,私下却连对粉丝的尊重都给不全。

可刘欢和姚贝娜不一样。刘欢的歌里,有对音乐的“死磕”——为了唱懂中国古风,他啃了三年乐府诗集;姚贝娜的歌里,有对生命的“坦诚”——病痛里写下的歌词,字字都是“生而为歌,死而无憾”。他们的歌能传20年、30年,从不是因为炒作,而是因为当你关掉手机,静下心听,会突然懂:“哦,原来唱歌的人,是把自己的血揉进了旋律里。”

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,满屏都是“15秒学会唱神曲”,可很少有人愿意花5分钟听一首完整的千万次的问;热搜上明星的“机场穿搭”比“新歌发布”还热,可真正能让人单曲循环的旋律,却越来越少。我们总说“怀念以前的歌”,或许不是歌变老了,而是唱歌的人,渐渐忘了“歌里得有魂”这件事。

刘欢还在唱,从“大河向东流”唱到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;姚贝娜的歌还在传,从“红颜弹指老”唱到“迎难而上,你有我力量”。这两个看似“特立独行”的歌者,其实早就告诉我们:娱乐圈的路可以走很久很久,只要心里的那团火不灭——对音乐的热忱,对生活的真诚,对观众的责任。这大概才是能让时间“网开一面”的真正原因吧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