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凤凰于飞为何总让湖南观众红了眼眶?

长沙的夜,风带着橘子洲头的湿润,从橘子洲头剧院的缝隙里钻进来。台上的追光刚暗下去,后排座位却还亮着几处——不是手机屏幕,是有人攥着纸巾,悄悄抹眼角。有人小声跟着哼最后一句“想爱爱不得,想恨恨不起”,声音从喉咙里滚出来,带着湖南人特有的、糯糯的尾音,却比台上的聚光灯还烫。

凤凰于飞刘欢湖南

这不是刘欢第一次在湖南唱凤凰于飞。从歌手·当打之年的舞台到我们的歌,再到每年一两场的长沙巡演,这首歌总像个“磨人的老朋友”,总在某个旋律转折处,让几千人的场子突然安静下来,只剩下呼吸声。有人说“刘欢的嗓音有故事”,可为什么偏偏在湖南,这个故事总能戳中人的软肋?

先说说凤凰于飞本身。刘欢版本的凤凰于飞,跟电视剧里的凄美不同,更像一个坐在酒桌边的男人,半醉半醒地讲半辈子的事。前奏一起,是琵琶的轮指,像江南的雨丝,慢慢洇开;到副歌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,他的声音突然沉下来,像投入深潭的石子,一圈圈荡开的是压抑了几十年的情愫。湖南人听戏多懂戏,知道“凤凰于飞”语出诗经,本意是夫妻和乐,可这首歌里,偏藏着求而不得、爱而不能的拧巴——那股子“放不下又碰不得”的纠结,跟湖南人性格里的“霸蛮”撞了个满怀。

凤凰于飞刘欢湖南

湖南观众对这首歌的偏爱,大概还跟刘欢在湖南的“接地气”脱不开关系。记得歌手那一次,他唱完凤凰于飞,台下有人喊“刘老师再来一个!”他擦着汗,咧嘴一笑:“这歌老,可你们湖南人懂啊,就像剁椒鱼头,越嚼越有味。”后来有采访,他说过:“湖南观众最实在,你真唱,他们就真听;你心里有东西,他们就给你回应。”这话不假。去年在贺龙体育中心的演唱会,唱到“我愿孤栖……”时,台下突然有人起头,用湖南腔的普通话说“刘老师,我们帮您一起唱!”结果几千人不约而同地跟着哼,连调子都跑不了的,比伴奏还齐。台上的刘欢愣了一下,眼眶就红了——后来他说:“那一刻觉得,这几十年的没白唱。”

更深层的,怕是这首歌戳中了湖南人的“情结”。湖南人讲“情义重”,无论是亲情、友情还是爱情,都讲个“死心塌地”。而凤凰于飞里那种“欲说还休”的深情,像极了湖南人憋在心里的那股劲儿:爸妈老了想回家却走不开,喜欢的人在远方却不敢说,朋友间的误会搁在心里几十年……这些说不出口的“情”,在刘欢的歌声里找到了出口。有个长沙的姐说:“每次听凤凰于飞,就想起我爷。他当年走衡阳,临走前给我妈塞了把炒花生,站半天没说话。后来我爷走了,我妈总说‘要是当年你爷多说句话就好了’,你说这算不算‘想爱爱不得,想恨恨不起’?一唱歌,就想起来了。”

凤凰于飞刘欢湖南

其实哪有什么“湖南专属”的共鸣呢?不过是好歌搭上了懂它的耳朵。刘欢的凤凰于飞不是靠华丽的技巧,是把人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掀开来,揉碎了,再唱进心里。而湖南观众,用他们的“直爽”和“念旧”,给了这首歌最温暖的回应——就像橘子洲头的江水,默默流了几十年,却永远记得每一滴眼泪的温度。

所以下次再在湖南听到凤凰于飞,别奇怪为什么总有人红了眼眶。那不是为某个人哭,是为自己的故事——为那些藏了好久的话,没说完的情,和这首歌一起,在某个瞬间,突然找到了归处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