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冬奥会一首歌,凭什么让十年后的人依然热泪盈眶?

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个夜晚,鸟巢的灯光落下来时,刘欢站在舞台中央,开口唱出“雪花,雪花,满天飘”的瞬间,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突然湿了眼眶。当时没太细想,只觉得那声音像冬夜里的一壶热酒,暖得人心里发颤。直到后来反复听这首歌的现场视频——不是什么精修的音频,就是开幕式直播时那版带着呼吸感的原声——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:这哪是一首歌啊,分明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,被刘欢用最笨也最真诚的方式给“激活”了。

为什么是雪花?不是“高大上”,是“真生活”

很多人可能没注意,雪花的词曲作者徐梦圆,其实是个95后年轻音乐人,之前以“电子国风”小有名气。但这首歌里,你听不到半点电子元素的炫技,反倒像个老北京胡同里的大爷,蹲在棋盘边慢悠悠跟你唠嗑——歌词“雪花飘,雪花飘,点着满天的光”“梦的光,在心里闪亮”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把“家”“希望”“温暖”这些最朴素的词,揉进了每一个音符里。

冬奥会刘欢唱的歌曲视频

更绝的是刘欢的改编。原唱本是男女对唱,偏就他一个人,从主歌唱到副歌,声音从沉稳的吟诵逐渐铺陈成洪亮的高音,像不像我们从小到大听长辈讲故事?开头那几声“雪花飘”,低沉得像把脸埋进旧棉袄,后来越唱越敞亮,仿佛推开门看到漫天大雪突然停了,阳光落下来照在雪地上——那种“苦尽甘来”的温柔,太有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了。

刘欢的“笨办法”:不炫技,只“交心”

娱乐圈里,开口就飙高音的歌手一抓一大把,但刘欢偏不。他在这首歌里,连换气都带着明显的“呼吸感”——你能听出他唱到“这是我的家”时,声音里那点微微的颤抖,像极了运动员站上冬奥赛场,想起自己从小训练的冰场、雪道。

很多人说“刘欢的歌有情怀”,可“情怀”这东西,从来不是靠喊出来的。2008年奥运会他唱我和你,声音里是“天下一家”的包容;2022年冬奥会唱雪花,声音里是“就算风雪再大,家在就不怕”的踏实。不刻意煽情,却让你相信:这歌声里藏着真东西——他是真的在意这场盛事,真的想让你听见中国人心里的声音。

十年后再听,为什么依然“破防”?

前几天翻出当年冬奥会开幕式视频,评论区里有个高赞评论:“当时熬夜看开幕式,听到这首歌突然想起我爸——他总说雪花像白糖,小时候下雪就让我去抓一把放进嘴里,甜得很。”

是啊,哪有什么“不朽的经典”?不过是把普通人的生活写进了歌里。当运动员在冰场上挥洒汗水时,这首歌是他们的“BGM”;当观众在电视机前守着直播时,这首歌是连接“家”与“远方”的线;当十年后我们听到“雪花飘”,想起的不是某个舞台,而是某个下雪的冬天,某个笑着说“冷吧,屋里暖和”的人。

所以凭什么十年后依然热泪盈眶?因为刘欢唱的根本不是“歌”,是我们藏在记忆里,不敢轻易碰却又时时想起的那些——关于家,关于温暖,关于“不管走多远,总有人在等你”的简单幸福。

现在点开视频再听一遍,你敢说,心里没有那片飘了十年的雪花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