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有没有人发现,刘欢的“伯乐”手眼,比歌手身份更被低估?

提起刘欢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“华语乐坛殿堂级歌手”——好汉歌的苍茫、千万次的问的深情、弯弯的月亮的温润,这些旋律刻在几代人的青春里。但少有人注意到,作为“伯乐”,他藏在镜头后的识人之明、育才之心,或许比他的歌声更值得被写进娱乐圈的“意外史”。

2012年中国好声音:一个“不会煽情”的导师,选出了最“犟”的冠军

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播出时,刘欢被贴上“严肃”“话少”的标签。其他导师为了抢学员互相“拆台”,他往往坐在角落,抱着 arms 听完整首歌,才慢悠悠开口点评。可正是这个“不争不抢”的人,在盲选阶段转椅三次,为梁博拍下那个后来改变两人命运的按钮。

伯乐刘欢

那时候的梁博,戴顶帽子,抱把吉他,站在舞台上说话都带着腼腆,唱因为时却像一团烧不尽的火。别的导师在考虑“市场潜力”“话题度”,刘欢只问了一句:“你写歌吗?”当梁博点头,他立刻说:“那你一定要自己写歌,这是你最珍贵的。”

后来梁博夺冠,所有人都期待他发新歌、上综艺、赚快钱,他却带着乐队隐退三年,直到2015年才带着迷乱回归。节目组骂他“不懂感恩”,粉丝急他“不营业”,刘欢却在公开场合力挺:“梁博不是慢,他是在等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。音乐这事儿,急不来。”

现在回头看,梁博从中国好声音冠军到“不妥协”的音乐人,刘欢那句“等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”,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。在那个流量至上的年代,一个顶级明星肯为一个“不谙世事”的新人对抗整个行业的浮躁,这哪里只是“导师”的职责,分明是“伯乐”的格局。

从酒吧歌手到“灵魂唱将”:金志文的“逆袭”,藏着刘欢多少“偏心”?

如果说梁博是刘欢“选璞玉”的代表,那金志文就是他“打磨玉”的典范。2012年金志文登上好声音舞台时,还是个在酒吧驻唱了十年的“过气歌手”,唱为爱痴狂时颤抖的手,暴露了他积攒了太久的不安。

刘欢转椅后,第一句话不是夸唱功,而是问:“你十年没行过吧?苦吗?”金志文眼眶红了,刘欢却拍拍他:“苦是好事,苦过的歌才有魂。”后来金志文在舞台上紧张到忘词,是刘欢在台下比口型提醒他;他被淘汰时,刘欢抱着他说:“别走,我组里的学员需要你当助教。”

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刘欢对金志文这么“偏心”——其他导师抢的都是人气学员,他却留下了这个“没流量、没话题”的中年男人。答案或许藏在金志文后来的歌里:远走高飞的洒脱、老友万岁的洒脱,每一首都有刘欢说的“苦过的魂”。如今金志文成了“OST一哥”,回头采访总说:“刘老师当年没让我‘火’一把,是让我‘活’了下来。”

比“慧眼”更珍贵的,是“护犊子”的真心

娱乐圈从不缺“伯乐”,缺的是敢为“千里马”挡枪的“伯乐”。刘欢最难得的,从来不只是“看准”,更是“护住”。

2013年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,学员李维被质疑“假唱”,舆论一边倒地骂他“丢脸”,连节目组都让他“别上台了”。刘欢却直接怼回去:“他怎么假唱了?我在这儿坐着,他的每一个音都是对的!”说完拉着李维重新唱了一遍,用现场直播的清唱证明他的清白。

还有一次,学员张赫宣因为外形被网友嘲讽“丑”,刘欢在节目里罕见地激动起来:“什么叫丑?能唱出这种歌的人,比长得好看的人更有魅力!你们知道他为了这一刻付出了多少吗?”后来张赫宣演话剧、发专辑,遇到困难第一个找刘欢,因为“知道他会信我,会帮我”。

这些细节,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说明“伯乐”的分量——不是名利场上的互相利用,是对才华的敬畏,对追梦人的尊重。刘欢曾在采访里说:“我带学生,从没想过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,就是觉得‘这孩子值得’,就想让他别走歪路。”

为什么刘欢的“伯乐”总被低估?或许我们都“看错”了位置

有人说刘欢“可惜”了——花那么多时间带新人,自己的歌反而少了。可他自己在朗读者里说:“音乐就像一棵树,有人看到的是花,我看到的是根。这些年轻人就是根,根扎得深,树才能长得高。”

是啊,我们都习惯聚焦舞台上的光鲜,却忘了那些在幕后为“根”浇水的人。刘欢的“伯乐”身份之所以被低估,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够,而是在这个“造星快,毁星更快”的时代,愿意花时间等一棵树慢慢长,愿意为一个小歌手挡住枪林弹雨的人,太少了。

他选人的标准从来不是“红不红”,而是“真不真”;他帮人的方式从不是“捆绑炒作”,而是“给你翅膀让你飞”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守护,比那些轰轰烈烈的“提携”,更接近“伯乐”的初衷。

如今再看刘欢,头发花白,唱从前慢时声音不如当年洪亮,可他眼里对音乐的热爱、对年轻人的期待,一如三十年前。或许有一天,我们唱着他的歌长大的孩子,也会成为他口中“值得”的千里马,而刘欢,还是会坐在角落,为他们的梦想转一次椅子。

毕竟,真正的伯乐,从来不是寻找千里马,而是让每匹马都相信自己能跑千里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