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当场怒怼评审,中国新歌的舞台到底是在选歌,还是在“选人设”?

说起来,今年的中国新歌舞台,从一开始就透着点“不一样”。别的选秀节目还在纠结“谁的表情管理更到位”“谁的舞台张力更强”,这边刘欢老师已经直接把话筒怼向了评审席:“你们到底是在听音乐,还是在‘演剧本’?”

中国新歌刘欢开怼评审

事情得从上周的晋级赛说起。一位年轻歌手改编了经典老歌,虽然技巧上有些青涩,但把原曲里藏着的苦闷和挣扎唱得让人心头一紧。台下观众直接站起身鼓掌,连弹幕都炸了“这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”。可轮到评审点评时,其中一位却皱着眉说:“技巧不够华丽,情绪太满,像是在‘卖惨’。”

这话一出,刘欢的脸立马沉了下来。他没急着打断,而是拿起话筒,语气慢悠悠却字字带刺:“你刚才说‘技巧不够华丽’,那咱们今天来中国新歌,是比谁的技巧更花哨,还是比谁的歌能钻进心里?”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评审席——那几位原本端坐的评委,此刻有些坐不住了。

中国新歌刘欢开怼评审

“还有,”刘欢往前走了一步,眼神里带着不解,“这位歌手的情绪,难道不是这首歌该有的样子?原曲写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里的挣扎,他把这种挣扎唱出来了,怎么就成了‘卖惨’?要是我们把所有的挣扎都藏起来,只给你们唱‘岁月静好’,那音乐的意义是什么?”

这番话说完,台下观众直接沸腾了。有人说“终于有人说实话了”,也有人问“评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”。其实回头看看这些年的选秀舞台,类似的争议早就不是第一次了。有的选手明明唱得真诚,却因为“不够漂亮”“不够有话题度”被早早淘汰;有人靠几句“金句”和“人设”一路高歌,作品却没人记得住。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他们要的不是“完美的偶像”,而是能让他们跟着一起哭、一起笑的“歌者”。

刘欢作为华语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,这些年其实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直接。他不止一次说过: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,不是技巧的堆砌。”但这次为什么“破防”了?或许是因为,当他看到有真正热爱音乐、愿意把心掏出来的歌手,却被“流量标准”“人设套路”压得抬不起头时,作为一个音乐人,他不能再沉默了。

说到底,中国新歌这个舞台,从一开始就顶着“国内首个纯音乐竞技综艺”的名号。可看了几期,观众却发现:当评审的标准开始摇摆,当“话题度”比“作品质量”更重要时,这个“纯音乐”的名号,是不是也快成了笑话?

刘欢的这一“怼”,怼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位评审,更是整个行业里那些“重形式轻内容”“重流量轻实力”的畸形规则。他想告诉所有人:音乐不是用来“演”的,是用来“听”的;歌手不是用来“塑人设”的,是用来“唱歌”的。

现在的问题是,中国新歌的评审团会因此反思吗?那些被“人设”绑架的选秀舞台,会不会就此回归“音乐本身”?观众们想要的,从来都不是精心设计的“戏剧冲突”,而是一首能让他们单曲循环的好歌。

毕竟,比起那些会“演戏”的评委,我们更想听会“唱歌”的人。你说,对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