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李荣浩在中国好声音被刘欢“冷落”?当资深导师遇上“梗王”,究竟是风格差异还是另有隐情?

最近刷到不少网友讨论,说在中国好声音的转椅上,李荣浩好像总被刘欢“冷处理”——别人战队晋级时刘欢鼓掌热烈,轮到李荣浩这边却寥寥几句;别人组内PK时刘欢点评犀利,到了李荣浩战队却“惜字如金”。甚至有人说“刘欢老师是不是对李荣浩有意见?”

中国好声音李荣浩被刘欢

但凡看过节目的观众都知道,刘欢和李荣浩,一个是华语乐坛泰斗,从80年代唱到现在的“活化石”;一个是创作鬼才,自带“我不说话谁说话”萌感的“李大爷”。两人坐镇导师席,本该是“神仙打架”的名场面,怎么就传出这种“不合”的说法呢?

先聊聊“被针对”的误会:刘欢的严厉,从不分导师身份

中国好声音李荣浩被刘欢

其实稍微多看几期节目就会发现,刘欢的“冷”和“热”,从来和对方是谁没关系,只和“选手表现”挂钩。

记得有一季,李荣浩战队有个学员唱了一首原创歌曲,旋律朗朗上口,但歌词稍显稚嫩。转椅时李荣浩直接转身给了4个“YES”,刘欢却没动,最后才缓缓开口:“小荣(李荣浩)觉得好,是因为你有创作经验,知道这种原创的珍贵。但作为听众,副歌的记忆点还不够,歌词的力量也没完全出来。”

当时弹幕就炸了:“刘欢老师也太直接了吧!”“李荣浩都转了,他还不给面子?”但仔细看就能发现,刘欢的“不留情面”,其实是对事不对人——他后来私下还找那个学员聊了半小时,教他怎么在副歌加一句“钩子”,怎么让歌词更有画面感。这种“严”,是对音乐的较真,不管谁的学员,到了他这儿,都得经得起推敲。

反观李荣浩,他的风格从来是“先当朋友再当导师”。学员唱得好,他会拍着腿笑“你小子可以啊”;唱得一般,他会用幽默化解尴尬“你这音准……要是调音师在,可能会失业”。但真到了专业问题上,他也会较真,比如指出某个学员“咬字太碎”或者“情感太满”,刘欢在一旁听着,反而会点头:“小荣说得对,细节里藏着音乐的生命力。”

你看,一个像“老教授”,字字句句抠专业;一个像“学长”,嬉笑怒骂中带着鼓励。两种风格放在一起,本来就容易产生“温差”,可这不是“针对”,是两种音乐的碰撞啊。

再说说两人的“默契”:私下是“爱抬杠”的忘年交,台上是“护犊子”的好搭档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刘欢和李荣浩私交其实不错,属于“相爱相杀”的类型。有次后台采访,刘欢笑说:“荣浩现在越来越像当年我了,什么都想管,什么都要自己来。”李荣浩直接回怼:“您那是‘霸道总裁’,我这是‘亲力亲为’!”

但真遇到需要帮忙的时候,两人从不含糊。记得有一季李荣浩战队有个学员高音唱劈了,下台后急得掉眼泪。李荣浩刚想安慰,刘欢走过去拍了拍学员肩膀:“高音不是吼,是气息的支撑。你试试这样……”说着就亲自示范,还喊来节目组的声乐老师,一起给学员开了“小灶”。

后来李荣浩在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其实嘴硬心软,他看选手的眼神,比谁都温柔。”可不是嘛,有次李荣浩战队晋级,他激动得跳起来,刘欢在一鼓掌,手都拍红了,嘴上却说:“小荣你别太得意,后面的比赛还长着呢。”说完自己先乐了。

这种“怼归怼,护归护”的关系,才是娱乐圈里最珍贵的“战友情”。观众只看到台上的“针锋相对”,没看到台下的“惺惺相惜”——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是一样的,所以才会互相较劲;因为对选手的期待是一样的,所以才会互相补位。

最后想问:我们到底在看中国好声音什么?

其实“李荣浩被刘欢针对”这个话题,本质反映了观众对“导师关系”的好奇。但我们忘了,中国好声音的核心从来不是“导师斗法”,而是“选手追梦”。

刘欢的“冷”,是对音乐的专业敬畏;李荣浩的“暖”,是对选手的真心陪伴。一个教我们“音乐容不得半点马虎”,一个告诉我们“梦想需要被温柔以待”。这两种态度,本就不该被对立,反而应该被看见——毕竟,真正的“好声音”,从来不只关乎技巧,更关乎传递音乐时的那份赤诚。

所以下次再看到两位导师“互动不同”,别急着下结论。或许你可以问问自己:当你听到一首歌热泪盈眶时,你更在意的是评委的打分,还是歌曲里藏着的那个故事?

毕竟,能打动人心的,从来不是导师的“态度”,而是音乐本身的“价值”。而刘欢和李荣浩,用不同的方式,都在守护这一点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