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2024中国好声音开播,那个唱着“我不配”的男生,凭什么让刘欢为他转身?

舞台灯光暗下去又亮起时,观众席里还有窃窃私语——“这人穿的是啥?印着‘我不配’三个大字,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自嘲?”当选手张伟(化名)抱着吉他,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“我不配”文化衫走上舞台时,四位导师的表情几乎是同步的:那英挑眉,李荣浩歪头,周深好奇,而刘欢,先是眉头微蹙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扶手,直到他开口唱出第一句歌词,刘欢的手,突然停在半空——

中国好声音奇葩男选刘欢

“有人说生活像牢笼,把梦想困在其中,可我偏要对着风喊,我还有做梦的勇。”

没有华丽的转音,没有炫技的高音,甚至带着点跑调的沙哑,却像一把生锈的钝刀子,猝不及防地划破舞台上精致的“完美”。镜头给到刘欢时,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,再戴回去时,椅子已经缓缓转了过来。“你的声音里,有种被生活磨过,却没被打碎的劲儿。”刘欢的声音很沉,像在说谁的故事。

中国好声音奇葩男选刘欢

你有没有想过,一个被贴上“奇葩”标签的男生,凭什么能让以“严苛”著称的刘欢转身?

一、“我不配”不是自嘲,是对抗世界的铠甲

中国好声音奇葩男选刘欢

张伟的出现,像一颗掉进奶茶杯里的跳跳糖,打破了中国好声音一贯的“精英感”。其他选手要么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,要么是参加过选秀比赛的“熟面孔”,而他——穿着十年前的旧T恤,吉他弦是磨得发暗的钢弦,自我介绍时说“我是个送外卖的,平时就在小区楼下唱唱歌”,台下立刻有观众笑出声。

可当他唱到“他们说‘你不行’,‘你配不上’,可谁说配不配,要别人来衡量?”时,笑声突然停了。你能清楚看到周深咬着嘴唇,眼圈泛红;那英攥着话筒的手,指节微微发白。

后来采访才知道,“我不配”这三个字,是他攒了三年的勇气。三年前,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,老板说他“唱歌耽误工作”,同事笑他“一个送外卖的还想当歌手”,他把歌词写在外卖箱上,把谱子夹在送货的间隙里练。那天在后台,他指着衣服上的字说:“以前别人说我‘我不配’,我就真信了。现在我要唱出来——我配,我配得上所有梦想。”

原来最“反套路”的,从来不是他的衣服,而是他骨子里那股“你说我不配,我偏要试试”的拧巴。

二、刘欢转身,不是“捡漏”,是懂了“好声音”的真相

说实话,张伟的表演,在技巧上堪称“粗糙”。副歌部分气息不稳,转音生硬,甚至有几处破音。但刘欢为什么转?

老观众都知道,刘欢在好声音里,从不是“看脸”或“看履历”的导师。当年他转身盲选李健,是因为听到“贝加尔湖畔”的清澈;转身吉克隽逸,是因为她在彝族民歌里注入了摇滚的力量。他选的从来不是“最完美的歌手”,而是“最有故事的声音”。

“他的破音不是失误,是情绪顶出来的破音。”刘欢在后台说,“你能听出来,他不是在‘演’悲伤,是真的把生活里的憋闷、委屈,全都吼进歌里了。现在太多选手会‘包装’自己,他却像个没穿衣服的小孩,站在台上,把所有伤口都摊开给你看——这种真诚,比技巧珍贵一百倍。”

你看,刘欢从没说过“声音一定要多华丽”,他只说“唱歌要讲真”。张伟的“真”,恰恰戳破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内核:我们习惯了用滤镜修饰照片,用台本设计话术,甚至用技巧伪装情绪,却忘了最打动人的,永远是那个“不完美却真实”的自己。

三、娱乐场的“奇葩”,可能是生活里的“正常人”

节目播出后,网上有人说“他是在卖惨”“剧本罢了”。但你去看张伟的朋友圈,没有卖惨的文字,只有他送外卖时拍的晚霞,抱着吉他唱小区广场舞的歌单,粉丝给他送的水杯他珍藏着,说“这是第一次觉得,我的歌声被人需要”。

他或许不符合娱乐圈对“偶像”的定义——不帅气,不会说场面话,甚至有点笨拙地表达自己。但他却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每个人身上被磨掉的棱角:我们曾多少次,因为别人说“你不配”,就偷偷藏起了自己的热爱?

后来张伟选择加入了刘欢的战队。刘欢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别管别人怎么说,你只要记住,唱歌是你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刘欢多年前在采访里说的一句话:“好声音的核心,不是声音本身,是声音背后那个‘人’。”

所以,那个“奇葩男”凭什么让刘欢转身?凭的是敢把“我不配”三个字穿在身上的勇气,凭的是用粗糙歌声包裹的真心,凭的是在这个精明过度时代,最难得的“不聪明”——对,就是那种“我不管流行什么,我只唱我想唱的”轴劲儿。

你看,娱乐圈从来不缺完美的“商品”,缺的是带着体温的“作品”。而那个唱着“我不配”的张伟,或许正在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好声音”,从来不是唱给别人听,是唱给那个不甘心的、没被生活打败的自己。

毕竟,谁规定“追梦”一定要穿得光鲜亮丽呢?一件旧T恤,一把旧吉他,一颗没被磨平的心——这,或许才是中国好声音最想听到的声音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