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刘欢,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词?或许是"乐坛活化石""实力唱将代言人",又或是好汉歌里"大河向东流"的豪迈。而袁娅维,那个在舞台上甩着发辫、用灵魂嗓音穿透现场的"刘欢小徒弟",从中国好声音的扎眼选手,到如今华语乐坛"独一份"的灵魂唱将,两人隔空对望,像极了音乐江湖里一老一少两位高人——一个稳如泰山,一个灵动如风。
但你知道吗?这对师徒,早就在中国之星的舞台上碰撞出过最鲜活的火花。2015年那档节目,刘欢是导师,袁娅维是选手,可与其说是"教与学",不如说是两个音乐灵魂的"互相救赎"。记得袁娅维唱一首Love Can Fly时,编曲加入了大量中国鼓点和唢呐元素,台下的刘欢眼睛突然亮了,拍着膝盖喊"痛快":"这姑娘敢把中国的老乐器玩得这么野,还这么稳!"后来袁娅维回忆,那句话让她突然明白:"原来音乐不是非此即彼,老祖宗的东西,也能穿牛仔裤上台。"
有人说刘欢是"教科书级"的歌手,气息稳得像台节拍器,音域宽得能包下整个交响乐团。但你敢信吗?这个连唱千万次的问都像在讲故事的"定海神针",年轻时其实差点因声带手术告别舞台。后来他硬是靠着一副"铁嗓"和近乎偏执的练习,从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唱成家喻户晓的"国民歌手"。可他最让人佩服的,从来不是技术,是那份"把根扎进泥土"的清醒——唱弯弯的月亮时,他会特意去广东采风,找老艺人学方言韵味;做中国好声音导师时,他总说:"你们别光想着炫技巧,这歌里藏着哪个地方的人哭了、笑了,你得先听懂。"
而袁娅维,像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的音乐精灵。她的嗓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"甜",而是带着颗粒感的沙哑,时而像爵士酒吧里的慵懒低语,时而又像灵魂乐里迸发的呐喊。有人评价她"唱歌像在爵士即兴",可她偏不服:"我是在唱中国人的故事啊!"她唱说散就散时,把蓝调的转音和京剧的拖腔揉在一起,那股子"爱过但不纠缠"的劲儿,比原版多了几分东方特有的含蓄。刘欢曾私下说:"Tia(袁娅维)的声音里有'野性',但她的'野'不是乱来,是守住了中国音乐的'魂'。"
说到底,刘欢和袁娅维,一个像参天大树,根深叶茂,懂音乐的传承;一个像新生的枝桠,敢冒尖,懂音乐的破界。你会问:"他们俩,谁更懂中国音乐?"其实可能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——中国音乐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,而是无数个像他们这样,既能老老实实低头捡起"老祖宗的宝贝",又敢昂头把"中国声音"往全世界送的人。
下次听歌时,不妨多想想:刘欢歌声里的"岁月感",和袁娅维旋律里的"新锐劲儿",是不是刚好拼成了中国音乐最动人的样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