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下雪天就该听刘欢?他的歌声里藏了多少关于冬天的故事?

窗玻璃又结起了霜花,簌簌的落雪声把午后搅得愈发安静,我翻出随机播放歌单,循环了三遍后,指尖还是悬在了刘欢的千万次的问上方——好像每到这种时候,他的声音总像一块温热的暖玉,能把冬天的寒气慢慢捂化。突然冒出个念头:为什么一到下雪天,就特别想听刘欢?他的歌声里,到底藏着多少和冬天有关的秘密?

下雪了刘欢

或许是从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历尽了世间艰险不平”的唱腔里,我们听见了雪夜的跋涉。早年的刘欢,带着股子“北大教书匠”的执拗,唱歌时总像在给故事注解。你听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雪地里的汉子裹紧衣裳吆喝号子,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,不就是歌词里写的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吗?后来唱从头再来,沙哑的嗓音里带着破茧的重量,像极了雪压松枝的枝桠,看着要断了,可风一吹,反而能弹回去。

有人说刘欢的歌“不好消化”,旋律不抓耳,歌词不甜腻,可在下雪天听,却正合适。雪天的世界是“降噪”的,没了车水马龙,只剩一片白茫茫,这时候刘欢的声音就像一团炭火,不燥热,但足够暖。你看弯弯的月亮,“遥远的夜空,有一个弯弯的月亮”,雪落在月亮上,也落在心里,那些说不清的乡愁、放不下的惦记,都在他绵长的尾音里化开了。当年唱北京人在纽约,冷冽的电子音配上他醇厚的嗓音,简直像在冰面上划了一道口子——雪地的清冷异国乡愁,不正好是这样吗?

下雪了刘欢

有老乐迷说,刘欢的声音是“时间的琥珀”。我倒觉得,更像是雪地里的脚印。二十年前听青春不散场,只觉得旋律激昂;十年后雪夜重听,突然听懂了“朋友一生一起走”里藏着的不舍;如今再听,“岁月刻在脸上的痕迹”简直像写在雪地上的诗行,每一笔都是故事。他的歌从不是单曲循环的“甜点”,是陈年的酒,得雪天慢慢温着,品着,才能咂摸出后劲。

说到底,下雪天听刘欢,听的哪里是歌?是雪落无声时,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火光。是“天地悠悠”的辽阔,是“敢问路在何方”的闯劲,是“千万里我追寻着你”的执着——这些句子写在歌里,也刻在每一个在生活里跋涉的人心里。雪会化,但刘欢歌声里的温度,好像从没变过。

下雪了刘欢

所以下次下雪,别光顾着拍照了,戴上耳机听听刘欢吧?或许你会明白,为什么那么多人说:他的歌,是冬天里的人间烟火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