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一唱桃园结义,为何能让90后00后也跟着落泪?

1994版三国演义里,刘欢站在镜头前,开口唱出“这一拜,春风得意遇知音”,多少人眼眶突然就热了?这首歌叫桃园结义,本是讲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磕头结义的故事,可刘欢一开口,好像这三千年的兄弟情突然从书里走了出来,拍在当代人脸上——我们早就不磕头拜把子了,可为什么听到“这一拜,肝胆相照记在心”时,还是会跟着心里一颤?

刘欢的嗓子,是给历史“通灵”的

你仔细听刘欢唱桃园结义,没有故作沧桑的嘶吼,也没有飙炫技的高音。他就像个坐在三国的酒桌边,给你慢慢讲故事的老人,嗓音是浑厚的,像陈年的老酒;语气是克制的,可每个字都带着重量。“他们举起酒杯,祭奠那死去的青春”,这句词用在三国里本有点跳,可刘欢唱起来,突然就觉得——刘关张的青春,不就是在桃园里举着酒杯,把命交给对方的狂妄吗?

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刘欢

后来有人问刘欢,唱这种历史题材的歌最难什么?他说:“难在别把自己当演员,得让历史自己说话。”你看他唱好汉歌是“大河向东流”,唱得民心者得天下是“天地有正气”,唱桃园结义又收着了所有的锋芒,只是轻轻托起那份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”的赤诚。这嗓子,哪是唱出来的?分明是用对历史的敬畏,酿出来的一碗江湖烈酒。

桃园结义过时了吗?我们缺的从来不是仪式感

有人说,现在还讲什么“桃园结义”?兄弟喝酒撸串就拜把子,转头就能为几千块钱撕破脸,这老梗早该进博物馆了。可你刷短视频时,刷到那些退伍军人退伍时抱头痛哭的画面,刷到那些援鄂医生隔着防护服互相拍肩的照片,是不是总觉得有种东西和“桃园结义”撞了个满怀?

刘欢在唱词里藏了答案:“这一拜,患难相依见真心。”拜把子那会儿,刘备是个卖草鞋的,关羽是逃犯,张飞是卖猪肉的,仨人凑不出一身像样的衣服,可他们敢把后背交给对方——后来刘备颠沛半生,关羽败走麦城,张飞被自己人害死,可“兄弟”这两个字,从来没让他们掉过队。我们现在缺这种“把后背交给对方”的勇气吗?缺吗?

前几天看到个评论:“我们这代人缺的不是朋友,是敢把‘兄弟’当命交的朋友。”刘欢的歌里,没有喊口号式的煽情,可他把这种“命交”的情分,揉进了每一个音符里。你听“这一拜,生死与共叙友情”,好像不是在唱一千八百年前的故事,是在拍着你的肩膀说:“甭管这世界多难,总有人愿意跟你一起扛。”

经典从不是故纸堆,是活的共鸣

很多人说,90后00后谁还看三国演义啊?可刘欢的桃园结义在网易云音乐上,评论翻了十万+,“90后听的青春”“KTV必点”“每次听都想起兄弟”。这是为什么?

因为经典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,是活的。刘欢唱桃园结义,不是在复刻历史,是在用当代人的情感,给历史做“翻译”——他把“忠义”翻译成“肝胆相照”,把“生死与共”翻译成“患难相依见真心”,把那个遥远的三国,拉到了每一个深夜emo的人身边。

就像他唱“他们举起酒杯,祭奠那死去的青春”,你以为他在说三国?不,他是在说我们——我们谁没在毕业时喝过一杯酒,以为从此就是兄弟;谁没在深夜和人打通过电话,以为那份情分能天长地久。只是后来发现,生活不是电视剧,摔碎的酒杯很难粘起来,可“桃园结义”里的那份情,从来没离开过。

所以刘欢为什么能让我们落泪?因为他的歌里,历史的壳子装的是当代的魂。他让我们知道,刘关张的故事不是过去式,是现在进行时——只要我们还在深夜想起兄弟,还在为一句“有我呢”红了眼眶,桃园里的那棵桃树,就永远开着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