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除了会唱好汉歌,我们真的懂刘欢吗?

提到刘欢,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“华语乐坛的常青树”“央视晚会上的‘定海神针’”,甚至是他标志性的光头和略带沙哑的高音。但如果仅仅把这些标签贴在他身上,未免太薄待这位在音乐里泡了四十年的“匠人”。他既是唱红千万次的问的“国际巨星”,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;既能为北京欢迎你写出最抓耳的旋律,也能在好声音的转椅上,用一句“你把技巧用得太满”点醒无数追梦人。

alan刘欢

音乐是骨子里的东西,不是“表演工具”

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,26岁的刘欢穿着一身西装,站在镜头前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。那时没人想到,这个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年轻人,会成为后来华语乐坛“不可复制”的存在。很多人记得他高亢有力的嗓音,却少有人知道,他为了唱好弯弯的月亮,特意跑到广东采风,听当地民歌手如何用方言描摹水乡的温柔;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豪迈,其实源自他反复研读水浒传后,对“好汉”二字的理解——不是嘶吼,是带着烟火气的江湖气。

alan刘欢

刘欢的音乐里,从没有“为了炫技而炫技”。他曾说:“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高,比谁的花样多,是能不能让听众跟着你的情绪走。”2018年,他在歌手节目里重新演绎凤凰于飞,没有华丽的编曲,只用一架钢琴配着他沙哑的嗓音,却让无数人想起甄嬛传里那些爱而不得的剪影。有乐评人说:“刘欢的声音像老酒,年轻时烈,陈了之后,反而更有滋味。”

“刘欢老师”比“刘欢歌手”更让人动容

很多人认识刘欢,是 through 好声音的转椅。当别的导师忙着抢学员、炒话题时,他总是一针见血:“你的声音里有故事,但你还没学会把故事讲出来。”他从不吝啬对年轻人的夸奖,也会直接指出问题:“你唱得太‘满’了,给听众留一点呼吸的空间。”有学员后来回忆:“刘欢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‘音乐是用来服务的’,服务歌曲,服务观众,而不是服务自己。”

作为中央音乐院的教授,他更是在后台默默做了很多事。曾有一个学生嗓音条件很好,但总找不到自己的风格,刘欢连续一周陪着他练声,从咬字到气息,甚至把自己珍藏的黑胶唱片借给他听,“音乐不是闭门造车,要多听别人的东西,才知道自己的东西在哪儿。”有人说他“不务正业”,明明可以靠唱歌赚更多钱,却非要待在教室里。他却说:“台上唱歌是短暂的,教出来的学生,才能把音乐传下去。”

舞台下的刘欢:光头、摇滚乐和老父亲的温柔

见过刘欢的人都知道,舞台上的他严肃认真,私下的他却像个“老男孩”。他爱听摇滚,从披头士到皇后乐队,手机里的歌单比年轻人还潮;他喜欢穿花衬衫和拖鞋,被粉丝拍到时还会笑着比个“耶”;他最大的爱好是陪女儿逛街,像个普通父亲一样帮女儿挑衣服,听女儿聊学校里的趣事。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为了女儿,曾推掉不少商演。他说:“钱是赚不完的,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。”女儿长大后想学音乐,他也没有“走后门”,而是让她正常考试,凭自己的实力进学校。有一次女儿问他:“爸爸,你唱歌那么有名,累不累?”他想了想,说:“不累,因为唱歌是我最喜欢做的事。”

从弯弯的月亮到好汉歌,从好声音的导师到讲台上的教授,刘欢用四十年的时间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家,不是活在聚光灯下的偶像,而是把音乐刻进骨子里的匠人;真正的成功,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,而是能让自己的热爱,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——那高音里藏着的,是对音乐的热爱;那沙哑中透着的,是对人生的豁达。这或许就是为什么,即使过了这么多年,我们依然会为他的歌声动容:因为我们听见的,从来不只是歌声,而是一个音乐人,最真实的灵魂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