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1988年出生的“女刘欢”:她究竟是音乐的同行者,还是被刻板印象定义的“影子”?

提到“刘欢”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从头再来里饱含沧桑的深情,还是那个戴着黑框眼镜、用实力说话的乐坛泰斗?但如果告诉你,娱乐圈还有一位“刘欢”——1988年出生的她,顶着相似的名字,却在自己的音乐轨道上默默扎根了十几年,你可能会好奇:她是“翻版”?还是“蹭热度”?又或者,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对抗着这个世界对“名字”的执念?

从小被叫“小刘欢”:她与音乐的不解之缘

1988年,刘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。父母都是老师,没学过音乐,但家里有台老旧的钢琴——那是父亲年轻时买的,现在成了她唯一的玩伴。“小时候没别的爱好,就爱趴在钢琴上瞎按,自己编调子。”后来父母发现这孩子对音符格外敏感,五岁便送她去学琴,没想到一学就是十几年。

1988年女的刘欢

上小学时,她因为名字总被同学开玩笑:“你爸妈是不是特别喜欢刘欢啊?”她一开始会红着脸解释:“不是的,我小名叫‘乐乐’,爸妈希望我开心,就取了谐音。”但时间久了,她反倒把“刘欢”当成了自己的“标签”——“既然这个名字让我和音乐绑在一起,那就好好干吧,总不能对不起它。”

高中时,她组建了人生中第一支乐队,主唱兼吉他手。“那时候校庆演出,我们唱了自己写的歌,底下同学尖叫,我第一次觉得,音乐这东西,能让人心里发烫。”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她坚定了“要做歌手”的想法——不是“成为刘欢那样的歌手”,而是“成为能唱自己故事的歌者”。

从选秀到幕后:她用十年熬过“无人问津”的日子

2008年,20岁的刘欢参加了某音乐选秀节目。初唱一首原创民谣城市的光,她抱着吉他坐在台上,声音干净里带着点倔强,虽然最终没能走到但节目组记住了这个“唱原创的小姑娘”。

“那时候有个导演劝我,‘你声音条件不错,要不要试试口水歌?好走。’但我拒绝了。”她后来的选择,让很多人不理解——她没签大公司,反而跑去北京后海一个酒吧驻唱,每晚唱三场,一场50块,有时候台下客人比服务员还少。“就是想练,唱得越多,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”驻唱那两年,她写过几十首歌,关于北漂的孤独,关于年轻人的迷茫,关于梦想和现实的碰撞,这些歌后来成了她第一张专辑的雏形。

2015年,她凑钱发了首张专辑未曾遥远,没有宣发,没有绯闻,销量惨淡到连制作费都没赚回来。“那天我坐在出租屋里,翻着粉丝在微博上写的话,有人说‘你的歌陪我度过了失恋的冬天’,突然就觉得,够了。”她没打算靠音乐赚钱,也没想过“爆红”,“只要还有一个人听,我就会唱下去。”

“我不是谁的影子,我是刘欢”

2020年,疫情让很多人停下来,她也做了一个决定:开始做直播唱歌。“以前觉得直播很‘low’,但发现那里能直接和听众对话,挺好。”没有华丽的舞台,就坐在家里沙发上,抱着一把旧吉他,唱自己写的歌,也唱老歌,弹幕里总有人问:“你和刘欢老师有关系吗?”

她有一次笑着回:“有关系,都爱唱歌;没关系,他是他,是我偶像;我是我,是想把歌唱到你心里的那个普通人。”这句话,后来被粉丝做成了签名图。

去年,她发了单曲人间烟火,没有飙升的榜单,没有热搜,却在小众音乐平台收获了千万播放。歌里唱:“烟火气里的歌,唱给懂的人听,不必轰轰烈烈,慢慢来,总会亮起来。”评论区有人说,“听了三年你的歌,看着你从酒吧到直播间,真好”;有人说,“终于有人把普通人的生活,唱进了心里”。

现在的她,依然没签公司,没请经纪人,自己写歌、自己录、自己发,“麻烦,但自由。”偶尔参加音乐节,站在台上,灯光打下来,她会想起20年前那个在选秀舞台上紧张到发抖的小姑娘,然后对自己说:“你看,你真的做到了——没有成为谁,只是成为了自己。”

写在最后:娱乐圈最动人的,是“不被定义”的坚持

有人说,1988年的刘欢,活成了娱乐圈的一股“清流”;也有人说,她太“佛系”,错过了太多机会。但或许,正是这份“不执着”,让她在流量来去如云的时代,守住了音乐的本心。

她不是谁的“翻版”,也不是谁的“影子”,她是那个抱着吉他、唱着人间烟火的刘欢,是那个用十年熬出一片天的歌手,是那个告诉所有人“慢慢来,总会亮起来”的音乐人。

下次当你听到“刘欢”这个名字,或许可以多想一层——除了殿堂级的乐坛泰斗,还有一个1988年出生的姑娘,用她的方式,在世界某个角落,轻轻唱着歌。而这,或许就是娱乐圈最动人的模样:不是复制辉煌,而是点亮属于自己的,那盏名为“热爱”的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