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上海1943 周杰伦讲了什么故事?歌词背后的意思听懂了吗?

讲到周杰伦这首《上海1943》,我这得好好说道说道我自个儿琢磨这歌的过程。

最早听到这歌,肯定是当年那张《范特西》专辑里头。那会儿刚出来,老实说,注意力可能更多在《双截棍》、《简单爱》这些歌上面,旋律抓耳朵嘛《上海1943》这歌,初听感觉调子有点平,慢悠悠的,没那么“炸”。就搁那儿放着,也没太往心里去。

后来专辑听得多了,翻来覆去地放,就开始注意到这首歌了。特别是那前奏,有点旧时光的味道。我就开始琢磨,这歌到底唱的是个方文山的词,总得有点说道。

开始琢磨歌词和背景

我就找来歌词看。什么“泛黄的春联”、“斑驳的铁门”、“外滩”、“弄堂”,这些词儿堆一块儿,画面感就出来了。但还是有点模糊,感觉像是在说一个老地方的故事。

真正让我“实践”起来,是后来偶然知道了这歌背后的故事。说是写一个台湾老兵,年轻时离开上海去了台湾,老了以后回忆或者回到上海,看着老照片、旧地址,心里那种感觉。

知道这个背景后,我才算真正开始“体验”这首歌:

  • 重新听: 这回听就不一样了。以前觉得平淡的旋律,现在听着就觉得里面全是感情,那种淡淡的忧伤,还有点无奈。
  • 代入想象: 我试着去想那个老兵的视角。离开家那么多年,心里惦记着父母,惦记着小时候的弄堂。等真的有机会回来(或者只能在梦里、照片里回味),发现好多东西都变了,又好像都没变。那种近乡情怯,物是人非的感觉,一下子就通过旋律和歌词传递过来了。
  • 抠细节: 歌词里那些细节,“消失的旧时光”、“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”、“陈旧的铜屑”,都像是电影镜头一样。我开始把这些碎片拼起来,在脑子里“导演”了一出戏。
  • 感受情绪: 不再是简单听个响了,而是去感受那种时代造成的离别和乡愁。虽然咱没经历过那个年代,但那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,对亲人的思念,是共通的。我就坐那儿,啥也不干,就让这歌循环放着,沉浸在那个氛围里。

琢磨到这儿,这首歌在我心里就不一样了。它不再是《范特西》里一首“还行”的歌,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故事、有画面、有温度的作品。

的感受

说白了,我这个“实践”过程,就是从一开始随便听听,到后来主动去了解背景,再到带着理解和想象去反复品味。搞明白了创作背景,特别是那个老兵的故事之后,这歌的分量完全不同了。现在每次听到,脑子里都会浮现出那个灰蒙蒙的、带着点暖黄色调的旧上海画面,还有那个站在弄堂口,心情复杂的老人身影。

这玩意儿,对我来说,就是把一首歌从“听”变成了“懂”,再到“感受”的过程。挺有意思的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五月天线上演唱会有啥特别?和现场比哪个更嗨?

讲到五月天搞的那个线上演唱会,我还真全程跟着看完了,也算是自己亲身实践了一把在家看演唱会是啥感觉。准备阶段,也没啥特别复杂的。主要是提前几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,心里就惦记着。到了那天,我特地把晚饭提前吃...

热门歌手 2025-05-03 10:25:24 0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