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黄舒骏同框视频炸锅!两个“音乐活化石”的对话,藏着多少娱乐圈没说的真心话?

最近刷到一条刘欢和黄舒骏同框的视频,我愣是点了三回“播放键”。屏幕里,一个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,穿着休闲卫衣,还是我们熟悉的“老大哥”模样;另一个留着利落短发,神采飞扬,说起话来眉飞色舞,仿佛二十年前在综艺大哥大里点评歌坛的那个才子又回来了。

刘欢黄舒骏视频

两人坐在沙发上,聊起年轻时的“糗事”——刘欢说当年第一次上台紧张得手心冒汗,黄舒骏在一旁笑:“你那会儿头发比现在还多,直挺挺地立着,像只受惊的炸毛鸡。”逗得前仰后合的画面,突然让我想起这两个名字在华语乐坛分量:刘欢,用千万次的问弯弯的月亮刻下时代的旋律,是公认的“音乐教父”;黄舒骏,写马不停蹄的忧伤改变1988的“鬼才创作人”,是既能写歌又能把音乐评论说得比歌还好听的“圈中清流”。

可奇怪的是,这两个在各自领域封神的人,好像从来没在热搜上“火”过。不像现在的明星,今天上个综艺,明天传个绯闻,名字就能霸屏。可他们的视频一出来,评论区却炸了:“这才是真正的神仙对话啊!”“听他们说话像在听音乐课,每个字都有分量。”“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好歌越来越少了——像他们这样敢说真话的人,不多了。”

刘欢黄舒骏视频

先说说刘欢吧。很多人认识他,可能是从1990年亚运会演唱亚洲雄风开始,也可能是好声音里那把转椅上的导师。但视频里他聊起音乐,眼睛里的光,比当年唱弯弯的月亮时还亮。他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写歌“恨不得把所有流行词都塞进去,却忘了音乐是要讲故事”,转头看黄舒骏说:“老黄,你当年写改变1988,是不是也没想着要‘火’,就是想把心里想的写出来?”

黄舒骏一摆手:“那当然!我写歌的时候,哪管市场不市场,就是觉得‘不写出来难受’。”他提起自己给张信 pen 写歌,制作人说“这个旋律太复杂,传唱度不高”,他直接回:“你要简单,你去写,我黄舒骏的作品,就没想过取悦所有人。”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“狂”?但看看他写的歌,雁渡寒潭里“世事的难,谁知道”,未央歌里“岁月长,衣裳薄”,哪一句不是扎进心里的真实?

最让我触动的是他们聊起“音乐和商业”。刘欢说:“现在有些平台,数据至上,你觉得这对音乐是好是坏?”黄舒骏叹了口气:“数据没错,但音乐不能只看数据。我当年做电台主持,有次播一首独立音乐人的歌,听众来信说‘听不懂’,但我坚持播了三个月,后来那首歌火了,很多歌迷说‘就是因为你的节目才听到’。你看,有时候好歌需要时间,需要有人敢‘逆着风’说‘我觉得好’。”

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。现在的娱乐圈,好像什么都讲“快”:热搜要快,曝光要快,爆款更要快。可刘欢和黄舒骏,一个是“十年磨一专辑”的较真派,一个是“写歌先问自己喜不喜欢”的理想派,他们就像两个“逆行者”,在浮躁的圈子里守着音乐的老本分——真诚。

视频里有个细节:刘欢提到自己最近在研究民族音乐,说“那些老调子里,藏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根”;黄舒骏立刻接:“对!就像你当年唱好汉歌,把河南梆子的元素融进去,多带劲!现在有些歌,唱得再响,听着就是没‘魂’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他们能火这么多年——因为他们心里有“根”,有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,这种热爱,比任何营销都更有力量。

评论区有个网友说:“看刘欢黄舒骏聊天,就像听一首老歌,词好,曲也好,越听越有味道。”是啊,现在的娱乐圈不缺“流量”,缺的正是这种“有味道”的东西——敢说真话的勇气,对专业的敬畏,还有不被浮躁裹挟的定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聊这些‘老派’的东西有用吗?”我想说,太有用了。当我们在为15秒的短视频狂欢时,刘欢和黄舒骏在聊“一首歌的生命力”;当我们在追逐“一夜成名”的神话时,他们在说“音乐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”。这种反差,恰恰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清醒剂。

所以,如果你有时间,也去找找刘欢黄舒骏的这个视频看一看。不是说他们多“对”,而是听听两个“过来人”怎么说,或许你会明白:真正的厉害,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时间有多长,而是心里那杆“对与错”“好与坏”的秤,能不能一直稳得住。

毕竟,娱乐圈能让人记住的,从来不是热搜数字,而是那些能说到心里去的真心话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