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音乐活化石”遇上“国民导师”,刘欢与黄妈,谁才是大众最需要的音乐老师?

说起华语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,很多人会想起刘欢——唱片卖过上千万、头发日渐稀疏却始终嗓音浑厚的“教授”;而提到能让普通人“秒懂唱歌”的导师,黄绮珊(黄妈)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——她靠着一手“高音拆解法”,把灯塔唱成现象级,也让无数人发现“原来我也会唱歌”。

刘欢黄妈

这两位看似“八竿子打不着”的音乐人,一个扎根古典与流行交界处,一个深耕大众音乐普及,却在2025年的综艺舞台上意外同台。当刘欢的“学院派”严谨遇上黄妈的“接地气通透”,观众突然炸开了锅:“听刘欢像读博士,听黄妈像上小学,到底哪个对大众更友好?”

刘欢:用一辈子“守住”音乐的本真

刘欢黄妈

要懂刘欢,得先看他手里的“三把尺子”。

第一把尺,是“艺术的火候”。1987年,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,凭借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而红,却没急着乘胜追击——转头带着学生扎进民间,采风山西民歌、陕北信天游,甚至学起了蒙古族长调。“年轻人总想创新,但根基没扎稳,再花哨也是空中楼阁。”后来他给北京欢迎你写旋律,光修改就用了大半年,连朋友都劝“差不多得了”,他却说:“唱给全世界听,得让老外也听出咱的‘根’在哪儿。”

第二把尺,是“教学的尺度”。2012年中国好声音刚爆火,他当导师时从不直接说“你唱得不好”,而是带着学员一句句拆:“这里气口是不是太急了?歌词里的‘乡愁’,你是不是只当成了一个词?”有次学员飙高音出错,台下观众嘘声一片,他却笑着说:“恭喜你,找到了自己的‘破音区’——这地方练好了,就是你的标签。”如今回头看,他带出的学员,很多人没拿冠军,却成了乐坛的中流砥柱。

第三把尺,是“做人的风骨”。早年间唱片公司让他“包装成偶像”,他直接拒绝:“我唱歌又不是卖脸,把歌写明白比啥都强。”前几年身体不好,医生让他少熬夜,他却依旧坚持每年开公益课,“山里娃听不到交响乐,我拉个小提琴也得给他们开开眼。”有人说他“犟”,可他总说:“音乐人的‘犟’,是对作品的敬畏,也是对听众的负责。”

黄妈:从“淘汰选手”到“国民导师”,她把“唱歌”拆成了“家常话”

相比之下,黄绮珊的路,更像个“逆袭剧本”。

早年她在酒吧唱歌,曾被人指着鼻子说“你这嗓子太冲,不适合流行”;40岁参加我是歌手,首轮就被淘汰,评委直言“技巧有余,感情不足”。但她没认输——把自己关在家里,翻来覆去听邓丽君的歌,琢磨“为什么同样的‘情’字,她唱得能让人掉泪”。后来再战歌手,她把灯塔唱成了“精神图腾”,有网友说:“我失恋时循环这首歌,突然懂了——高音不是喊,是把心里的‘疼’唱出来。”

真正让她成为“大众导师”的,是“把复杂变简单”的本事。在天赐的声音里,新手学员总问“怎么练气息”,她直接掏出个矿泉水瓶:“你看,就像这样,用气把它吹倒,肚子得是鼓的——咱们不练那些玄乎的,就练‘吹瓶子’。”有次学员唱苦情歌哭得稀里哗啦,她拍着对方后背说:“别光顾着哭,想想你当初为啥喜欢这首歌?把‘故事’装进词里,比哭一百遍都有用。”

更难得的是她的“真实”。从不掩饰自己“高中都没毕业”,反而说“没上过音乐学院,所以我更懂普通人学唱歌的难”;学员质疑“您这么厉害,能听得懂我的土味情歌?”她笑着说:“我年轻时也唱小苹果,谁还没个‘黑历史’?”正是这份“没架子”,让无数普通人敢在她面前开口唱——“就算跑调,黄妈也会先夸‘你这感情太对了’,再慢慢教,比我妈还耐心。”

两种“音乐教育”,一个目标:让每个人都敢唱歌

有人问:“刘欢那么专业,普通人学得会吗?黄妈太简单,会不会误人子弟?”

其实这个问题,本身就错了。

刘教的“专业”,从来不是让你“成为第二个刘欢”,而是帮你“找到自己的声音”。他曾说:“我见过太多有才华的人,因为不懂基本功,把嗓子唱废了。学音乐就像盖房子,地基打得牢,你想盖洋房还是窑洞,都随心。”他的“严”,是对“音乐不负责任”的底线;

黄的“通俗”,也不是“降低标准”,而是“拆掉高高的墙”。她总说:“唱歌哪有那么多规矩?开心时哼两句,难过时吼一嗓,本身就是音乐。”她的“松”,是对“害怕唱歌”的人的拥抱——毕竟,能把孤勇者唱跑调还乐在其中的孩子,或许未来真能爱上莫扎特。

你看,刘欢带着学员在音乐学院练声房练气息,黄妈在社区广场教大妈们用方言唱歌;刘欢在国际舞台上用意大利语唱今夜无人入睡,黄妈在短视频里教粉丝“如何把生日歌唱得像演唱会”。他们一个“守高”,一个“接地”,却在做同一件事:让音乐从“神坛”走下来,走进每个人的生活。

说到底,真正的“音乐教育”,从不是分出“谁更厉害”,而是让每个人都相信:“我也能唱歌,唱得很好。”

所以下次再问“刘欢与黄妈,谁才是大众最需要的音乐老师”时,不妨换个角度——一个告诉你“音乐可以这样专业”,一个告诉你“音乐可以这么简单”,他们就像音乐路上的两盏灯,照亮了不同方向,却都指向同一个终点:让歌声,成为每个人最自然表达的勇气。

毕竟,能让人敢开口、愿开口、爱开口的老师,不就是最好的老师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