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歌神刘欢暌违十年再演电视剧?这次“重头再来”,他要撕掉“金钟罩”还是接住“烫手山芋”?

1994年的北京人在纽约,刘欢演的阿春站在纽约摩天楼顶,对着镜头说“如果你爱他,就送他去纽约”,那双含着野性与真诚的眼睛,让多少人至今记得:原来唱歌的人演戏,也能这么“压场子”。

刘欢重头再来 电视剧

后来他成了“乐坛常青树”,好汉歌一开口就是“大河向东流”,从头再来唱得全国打工族跟着哽咽,但荧幕前他越来越淡——腿疾困扰、重心转向音乐教学、偶尔给动画片配个音,曾经有个“最佳男配角”提名的演员,就这么“消失”在了观众的记忆里。

直到最近,有媒体拍到刘欢在片场现身,鬓角添了些白,背还是习惯性地挺得笔直,手里却拿着剧本,不再是当年那个“唱遍天下无敌手”的架势。消息一出,弹幕炸了:“刘欢老师要演电视剧了?”“是‘复出’,还是‘重头再来’?”

刘欢重头再来 电视剧

他演过戏,但多数人只记得他唱歌

其实刘欢从没真正“离开”过演艺圈,只是总被音乐的光环盖过。1987年拍北京人在纽约时,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,没多少人认识,但王姬说:“他往那儿一站,就是那种‘北方男人拎得清、扛得住’的劲儿,不用演,本色就够。”

刘欢重头再来 电视剧

后来编辑部的故事里客串了个音乐人,抱着吉他随便哼两句,编剧郑晓龙就拍板:“要的就是这种‘不端着’的松弛感。”再往后,偶尔在甄嬛传里配个凤凰于飞,声音里带着故事,比有些专业演员的台词还勾人。

但他总说“演戏是副业”,拍北京人在纽约时,白天拍戏晚上写歌,千万次的问就是在剧组宿舍的琴上一遍遍磨出来的。后来音乐越来越忙,演唱会、创作、带学生,演戏的时间就被一点点挤没了——有次接受采访,他笑着说:“以前觉得‘演而优则唱’,我这‘唱而优则演’,最后‘唱’太‘优’,就把‘演’耽误了。”

这次“重头再来”,和十年前有什么不一样?

这次爆出的消息,说是刘欢接了一部现实题材剧,演一个“跌落神坛又东山再起”的老匠人。剧本他看了半年,反复让导演改台词:“不能太‘伟光正’,得让我演出错来,演出让观众骂‘这老倔头’的地方。”

要知道,十年前的刘欢,是不会接这种“有缺陷”的角色的。那时候他是“歌坛天花板”,唱主题曲、开演唱会,走到哪都是焦点,选角色总想着“得配得上这歌”。这两年却不一样——有媒体说他开始刷短视频,看网友的评论,连菜市场摊贩都认出他来时,他会笑着说:“你看,老百姓爱听什么、爱看什么,其实都在这些烟火气里。”

更重要的是,他的身体状况好了很多。多年前腿疾严重到几乎走不了路,现在每天坚持复健,走起路来虽然慢,但稳稳当当。有次在后台遇到老导演,对方拍着他肩膀说:“刘欢,你现在是‘该出手时就出手’了。”他也半开玩笑地回:“过了60岁,才敢说自己‘只演对的,不演贵的’。”

观众等的是“歌神”回归,还是“演员”刘欢?

消息传开后,评论区分成了两派。有人说:“刘欢老师的嗓音还在,别糟蹋在电视剧里,不如多唱几首新歌。”但更多人留言:“就想看他演‘活人’,演那种‘我们身边的老头’,就像当年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阿春,真实、有劲。”

其实刘欢早就说过:“艺术这东西,哪有什么‘高高在上’?唱歌能把人唱哭,演戏能把人演笑,都是本事。”当年他唱从头再来,唱的是下岗工人的不甘,现在如果演一个“重头再来”的老匠人,演的何尝不是自己——在音乐里“从头再来”,在生活里“从头再来”,在艺术里“从头再来”?

前几天翻到他一张老照片,1994年在纽约片场,穿着格子衬衫,对着剧本笑,没化妆,没造型,就是眼睛里亮晶晶的,像里面有团火。后来想起他采访里的一句话:“人这一辈子,得敢跟自己‘较劲’,别总想着‘我是谁’,要想‘我能做什么’。”

或许,这就是“刘欢式重头再来”——不蹭热度、不卖情怀,就踏踏实实拿着剧本,告诉观众:“你看,我还能再试试。”
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刘欢真的带着“老匠人”角色回归,你会打开电视,看看这个“从头再来”的歌神,如何用演技再次“唱”响荧屏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