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说那英“像条不服输的河”,为什么二十年过去这比喻越嚼越有味?

提起华语乐坛的“大姐大”,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的就是那英——顶着一头短发,嗓音自带三分冲劲七分穿透力,说话不绕弯子,舞台上一站就是大女主。可要说到真正懂她的人,刘欢算一个。当年在采访里被问起那英,刘欢没多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场面话,就抛出一句:“那英啊,像条河,看着急,其实倔得很,拦得住她的路,拦不住她往前冲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却在二十年里被反复印证,倒不是刘欢会预言,而是他看透了那英骨子里的“拧巴”和“韧劲”,那才是让她从东北小城走到乐坛巅峰,从“内地一姐”到“全民那姐”的真正密码。

刘欢说那英

01.“唱好一首歌,得先跟自己较劲”

刘欢说那英像“河”,可不是说她随波逐流。恰恰相反,这条河的“急”,是带着明确方向的奔涌。上世纪90年代初,那英刚带着山不转水转杀进内地歌坛,有人评价她的嗓音“太粗犷,不像港台歌手那么婉转”,她回怼:“唱流行就得软绵绵?我偏要唱得让大冬天听的人心里热乎!”后来她北上闯荡,接的第一个活儿是给电视剧渴望配唱,导演说“你得柔一点”,她回去把自己关了三天,把原版里的小女生腔,改成了带点烟嗓的沧桑,结果主题曲悠悠岁月火了大江南北,连后来那英自己都说:“当时我哪懂什么‘改编’,就是觉得‘得对得起这首歌’,说白了就是不服气。”

刘欢说那英

这种“不服气”,后来成了她的音乐标签。2000年录征服时,制作人李宗盛给她改了十几遍细节,高音部分用气声还是直声,两人吵了三次架。李宗盛想让她“收着点”,那英偏要“扯开嗓子喊”,理由是:“谁谈恋爱不是又哭又闹又委屈?收着唱,那还叫‘征服’吗?”后来专辑上市,征服成了KTV点唱王,李宗盛在采访里笑着说:“那英那条河,你给她画个河道,她非得冲出更宽的河床。”

刘欢懂这种“较劲”。他在一次音乐节后台看那英排练,看她一遍遍练高音,嗓子都哑了还在改气息,笑着说:“你看她,跟自己过不去似的。可你知道,这世上多少歌手,就是‘太过得去’,才没记住。”是啊,那英的歌里为什么总带着股“劲儿”?因为她从没把唱歌当“工作”,当是“较劲”——跟自己较劲,跟别人较劲,跟“标准”较劲,这一较劲,就把自己活成了华语乐坛的“活招牌”。

02.“怼人”是护盾,真情是底色

舞台上的那英,是“毒舌大姐大”。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,张玮“吼”完High歌,她直接说:“你这嗓音,‘一粉顶十黑’,要么火上天,要么糊到底。”转身又给学员擦眼泪:“别哭,姐当年被骂得比你还惨,不一样过来了?”有人说她“情商低”,可刘欢知道,那英的“怼”,是护着人的软刀子。

有次后台,一个新人选手因为紧张忘词,蹲在角落哭。那英没骂她,拍了拍她后背说:“哭啥?忘词多大点事儿,我当年在部队演出,唱到一半弦断了,我直接给观众说‘换把琴,我接着唱’,你怕啥?”转头又跟导演组说:“以后别给新人那么大压力,都是这么过来的。”后来选手夺冠,特意感谢那英,她摆摆手:“谢我干啥,谢你自己没怂。”

刘欢评价她:“那英这人,嘴上不饶人,心比谁都软。”他记得早年两人一起去台湾演出,那英给父母带了东北特产,结果过安检不让带,她当场跟安检员吵起来,吵完了又眼圈红红地说:“我妈就爱吃这口,我想让她尝尝。”还有一次,两人合唱相约一九九八,为了和声“谁唱高音”,刘欢说“你来”,她偏说“你音准”,结果在台上配合得天衣无缝,后台刘欢打趣她:“你这人,嘴上吵吵,心里门儿清呢。”

是啊,娱乐圈里的人情世故,那英不是不懂,只是她选择“笨”一点——对朋友掏心窝子,对对手光明正大,对粉丝实话实说。她的“不装”,让她在名利场里像个“异类”,却也成了她最珍贵的“通行证”。就像刘欢说的:“这圈子里,聪明人太多,可像她这么‘傻’的,不多见。”

03.“从‘那老师’到‘那姐’,她把‘好说话’活得有棱有角”

这两年,那英越来越爱自称“那姐”,粉丝也跟着叫,她从不拒绝,反而笑着说:“叫吧,叫熟了,省得以后生分。”可很少有人知道,当年她刚当导师时,多怕被叫“那老师”。“老师”这两个字,在她眼里是“责任”,是“压力”。

第一季好声音有个学员,唱功不错但性格内向,那英为了帮他改台风,每天陪他练到凌晨,从站姿到表情,一点点抠。后来学员被淘汰,那英在台上哭着说:“我多想把你送到最后啊。”那段视频被剪进了片尾音乐,成了无数人的“回忆杀”。有人问她:“你对学员这么好,图啥?”她那时候还端着“老师”的架子,一本正经说:“图他们比我强。”后来火了,有人再问,她直接拍桌子:“图个心里痛快!看人进步比我高兴,这不对吗?”

从“那老师”到“那姐”,不是她变了,是她活得更“真实”了。她会在微博里跟网友互怼:“说我胖?你先看看自己镜子!”也会在演唱会后给粉丝发奶茶:“唱累了,喝口甜的。”更会在别人需要时站出来:有一次李健新歌发布,被网友说“太文艺”,她直接转发微博,配文:“听不懂就多听两遍,好的音乐得品的,跟喝酒似的,急不得。”

刘欢说:“那英就像她唱的那条河,流到哪,就把温暖带到哪。她不是传统的‘大姐大’,她是那种会拉着弟弟妹妹一起闯、一起疯、一起长大的‘头儿’。”是啊,这个世界上,有多少人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?那英没有,她一直活成自己——敢爱敢恨,敢说敢做,敢把“真实”两个字,刻在骨子里。

如今,刘欢还在搞音乐研究,那英偶尔开演唱会,两人见面,还是喜欢坐下来喝杯茶,聊聊音乐。刘欢会说:“你这嗓子,二十年没怎么变。”那英就回怼:“哪有,老了,气儿不如以前足了。”转头又笑着说:“不过你放心,只要还能站得住,我就得唱。”

为什么刘欢当年那句“像条不服输的河”,越品越有味?因为这河里流着的,是那英一路走来的汗水和坚持,是她的“拧巴”和“真诚”,是她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,始终没丢掉的“本真”。就像她自己说的:“我这个人,简单,喜欢唱歌,喜欢对真心的朋友,想唱什么就唱什么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。”

这世上,多少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?可那英没有。她就像刘欢说的那条河,不管遇到多少礁石,多少弯道,始终往前奔——急是急了点,吵是吵了点,可正是这股“急”和“吵”,让她活成了华语乐坛最鲜活的模样,也活成了无数人心里“不服输的代名词”。

这样的那英,谁能不爱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