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眼中的郑智化,是“怪人”还是把日子过成歌的“真汉子”?

提起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,刘欢和郑智化总被放在一起说。一个像学院派教授,坐在钢琴前能讲出半部乐理,唱好汉歌时能把黄河水吼进人心里;一个像个倔强的老水手,明明双腿不便,却总在歌里写“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”,把人生的苦酿成烈酒。

刘欢评价郑智化

这俩人,一个站在聚光灯下二十年,淡出江湖时歌迷还追着问“什么时候再开口”;另一个在巅峰时突然消失,转身去画画、做设计,留下一堆“没听够的歌”。可奇怪的是,没人见过他们同台,也很少听他们互评,直到一次音乐节的后台,刘欢在采访里突然聊起郑智化:“这人啊,活得比歌还‘硬’。”

郑智化的“怪”,是刻在骨子里的“不凑合”

刘欢评价郑智化

有人说郑智化是“励志符号”,可水手火了之后,他没像其他歌手那样趁热打铁出专辑、跑商演,反而拉着一帮人去沙漠拍纪录片。摄制组在戈壁滩里晒掉一层皮,他却兴致勃勃地说:“你们看那些胡杨,活着三千年,死了三千年,倒下三千年,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力。”

后来他腿疾加重,有人劝他“写点轻快的歌吧,多赚钱治腿”,他当场把笔摔了:“歌是人写的,不是腿写的。我写水手的时候,老天还没给我这‘礼物’呢。”再后来,他在事业最红火时宣布退隐,跑去法国学画画。记者问他“娱乐圈的钱不香吗?”他指着自己画布上的星空:“那光,比聚光灯亮。”

刘欢评价郑智化

这种“不按常理出牌”,让很多人觉得他“怪”。可在刘欢眼里,这恰恰是音乐人最该有的样子:“现在多少人写歌,先算算能赚多少,能火多久。郑智化不是,他写星星点灯,是为了照亮那个找不到方向的农民工兄弟;写别哭,我最爱的人,是因为他见过太多人在感情里逞强。他的歌里,有‘人’。”

刘欢的“懂”,是藏在“较真”里的共鸣

刘欢评价人,从不说虚的。早年有年轻歌手找他请教,他先问:“你写的歌,你自己信吗?”有人问他“怎么判断一首歌好不好”,他指着嗓子说:“这儿,和这儿——心别骗自己。”

他懂郑智化的“较真”。当年两人一起录节目,后台郑智化突然对编曲说:“这个和弦不对,我要的是‘踉跄着站起来’的感觉,不是‘昂首挺胸’。”编曲老师急了:“这都是经典和弦走向啊!”郑智化把吉他一抱:“经典是用来打破的,我唱的是人,不是乐理。”后来那首歌播出,观众听着那‘别扭’却真实的旋律,全哭了。刘欢当时在台下看着,悄悄对旁边人说:“你看,这就是郑智化,他宁可‘不完美’,也不‘假讲究’。”

刘欢也懂郑智化的“孤独”。郑智化从不参加颁奖典礼,觉得“唱歌和领奖是两码事”。有次他拿了奖,却把奖杯送给打扫卫生的阿姨:“您每天把舞台打扫这么干净,比我该得这个奖。”刘欢后来在访谈里提到这事:“有人说郑智化‘清高’,可我懂,他是怕被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‘污染’了音乐。现在想想,我们这些在圈里混了这么久的人,是不是早就丢了这份‘干净’?”

音乐的“真”,从来不是“技巧有多高”

刘欢很少直接夸人,但聊到郑智化时,他会说:“现在听水手,还是觉得‘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’像一拳打在心上。为什么?因为它是真话。你说人这一生,哪能没点风雨?可郑智化用最朴素的话,把这份‘痛’唱成了‘力量’,这才是本事。”

他记得有次在后台,郑智化指着窗外的雨说:“你看这雨,下下来就是雨,非得说成‘帘卷西风’,不累吗?”刘欢当时反驳他:“可‘帘卷西风’有意境啊!”郑智化摇摇头:“意境是锦上添花,人心里的疼,才是雪中送炭。老百姓听歌,要的不是你多会绕,是你敢不敢把心掏出来。”

现在刘欢很少唱新歌,偶尔开口,总会想起郑智化:“我现在写歌,会先问自己——如果是郑智化,他会这么写吗?他总说‘音乐是光’,其实他自己就是光。那些年他用歌照亮的,何止是那些在风雨里摇摇欲坠的人?”

说到底,刘欢和郑智化,一个像深山里的老茶,越品越有回甘;一个像烈酒,一口下去呛得你流泪,却让人记住那股子真劲儿。他们这辈子没合作过一首歌,可音乐里的“真”,早就把他们绑在了一起。

你看啊,三十年了,水手还在KTV里被一群人吼着;三十年了,千万次的问还在无数个深夜里安慰着失意的人。这大概就是音乐最好的样子——不用炒作,不用流量,只要你是真把日子过成了歌,就永远不会被忘记。

只是不知道,如果刘欢和郑智化坐下来喝杯茶,会说些什么。或许郑智化会指着茶杯说:“你看,这就是生活,苦中带甜。”而刘欢会笑着接一句:“就像我们的歌,唱出了人生的本味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