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翻到刘欢老师近期的采访视频,镜头里的他虽然步履有些不便,但提起音乐时眼睛依旧亮得像星星。这让我突然想起,原来这位用好汉歌唱响大江南北的歌者,已经与“股骨头坏死”这场病痛缠斗了整整13年。消息一出,不少网友都在问:“刘欢到底得了什么病?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公开说过?”
从“胖大叔”到病痛缠身:一场突如其来的“健康警钟”
其实刘欢的病情,早在2010年就因录制节目时体重暴增被外界关注。当时他在采访中轻描淡写地提起:“医生说我是股骨头坏死,可能和以前熬夜、用激素有关。”要知道,作为上世纪90华语乐坛的“顶级流量”,刘欢的演出强度常人难以想象——连续数小时的高强度演唱会、跨时差的全球巡演、为了录制节目几天只睡几小时……“年轻时总觉得自己是铁打的,拼命透支身体,现在才知道,账单迟早要还。”他后来在一次访谈中苦笑着说。
股骨头坏死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,早期是髋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,严重时会导致股骨头塌陷,甚至瘫痪。2018年,刘欢的病情加重到需要拄拐杖才能行走,有传言称他“可能永远无法再正常站立”。但面对这些传闻,他从未在公开场合卖惨,反而在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,依然能用幽默化解尴尬:“别看我走不快,耳朵好使,耳朵好就行!”
拄着拐杖讲音乐:用热爱“打怪升级”的“歌坛老顽童”
“唱歌是我的命,讲音乐是我的责任。”这句话,刘欢用13年的时间践行得淋漓尽致。就算腿脚不便,他依然坚持站在大学的讲台上,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;就算需要助手搀扶上下台,他依然会为演唱会提前半个月开始排练,对每个音准、每个气口的要求比年轻歌手还严格。
记得2023年中国好声音录制时,有粉丝拍到刘欢老师休息时偷偷在角落热敷膝盖的镜头,可一旦镜头对准,他立刻挺直腰板,用带着标志性的“刘氏笑容”说:“今天带了首歌,想给大家听听,是关于‘坚持’的。”那一刻,台下所有选手和观众都自发为他鼓掌——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名气,而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:真正的热爱,从来不会被病痛击垮。
更让人佩服的是,他从未把病情当成“挡箭牌”。担任导师时,他给出的专业意见总能一针见血;做音乐节目时,他依然能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喊累。甚至有年轻歌手请教他“如何保持状态”,他笑着说:“哪有什么状态?就是把唱歌当成吃饭睡觉,一天不做就难受。”
从“不老的传奇”到“普通人的一面”:他的选择藏着娱乐圈最稀缺的东西
在流量为王、人设满天飞的今天,刘欢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流。他不炒作、不营销,甚至很少在综艺节目上展现“私生活”。但正是这种“不刻意”,让他成了娱乐圈最“不务正业”的“劳模”——别人靠流量维持热度,他却靠作品和口碑赢得尊重;别人把“敬业”挂在嘴边,他却用13年的病痛坚持,诠释了什么是“真正的职业精神”。
有人问他:“这么多年累了没?”他总是摆摆手:“累啊,但看到台下观众跟着唱,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,就觉得值了。”这句话,哪像是什么“顶流歌手”的宣言?分明就是个把热爱当信仰的“普通音乐人”,却因为这份“普通”,变得格外不普通。
写在最后:当我们谈论“刘欢确诊”,我们该看见什么?
其实刘欢的故事,从来不只是关于“病痛”,而是关于“如何与生活和解并全力以赴”。他不是没有崩溃过——2019年他曾在采访中坦言,有医生告诉他“最好别再长时间站立”,那一夜他在病房哭了很久;但他擦干眼泪后,第二天依旧出现在了音乐学院的课堂上,因为“学生们等着我”。
在这个追求“速成”“躺平”的时代,刘欢用13年的坚持告诉我们:所谓“传奇”,不过是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;所谓“强大”,不是从不跌倒,而是跌倒后还能笑着说“我还能再来”。所以下次当你觉得“太难了”“撑不下去了”的时候,不妨想想那个拄着拐杖却依然站在舞台上的“胖大叔”——或许你会发现,原来我们所谓的“困难”,在他面前真的不算什么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:如果让你用13年时间,去做一件必须带着病痛才能完成的事,你敢吗?或者说,你有没有这样一件事,让你觉得“就算痛,也值得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