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老师如今“挂职”在哪所高校?他的讲台和舞台哪个更让人念念不忘?

提起刘欢,脑海里会立刻响起好汉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想起北京欢迎你里那句“我家大门常打开”,或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的吟唱。这个在华语乐坛“封神”三十年的歌者,近年却总有人问:“刘欢老师现在在哪里啊?还唱歌吗?”

答案藏在他选的“新舞台”里—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。不过这里的舞台没有聚光灯的炫彩,却有种让人沉静的力量。

从“歌坛常青树”到“讲台守望者”:刘欢的“退休”不是告别

刘欢目前就职于哪里工作

早在2010年前后,刘欢就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中国音乐学院等地任教,算起来已有十多年“教龄”。但2021年,他正式成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授,还担任了“音乐系主任”的职务。有人开玩笑说:“刘欢这是‘转岗’了,把舞台换成了讲台。”

可他没说“退休”,反而说“换个地方发光”。在北师大的课堂上,他从不按教科书念,而是把自己几十年的“踩坑经验”揉碎了讲。有学生回忆:“刘欢老师讲弯弯的月亮的创作时,突然问我们‘你们觉得乡愁是什么颜色’,然后掏出自己20年前的笔记本,上面写着‘1993年录音棚,广州闷热,窗外有月亮,像生锈的镰刀’——这不是在备课,是在教我们用生命写歌。”

他甚至把好汉歌的编曲带了过来:“你们听,这段唢呐为什么用高音?因为当时李雪健老师演的鲁智深,得有‘破锣嗓子’的力量感。音乐是人,不是机器。”这样的课堂,谁不爱听?

讲台之外:他从未离开过舞台

别以为刘欢只在教室里“隐居”。这几年,他悄悄做了更多事: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他和周深一起唱雪花,冰与火的声音碰撞,全网都喊“破防”;去年声生不息·宝岛季里,他点评陈卓璇唱的是否,突然哼起“问世间情为何物”,眼眶发红——“这首歌我唱了30年,直到今天才懂,最好的情是‘但愿人长久’。”

工作室里的事也没停。他总说:“做音乐就像熬汤,火候到了才有味。”近年来,他给年轻歌手做监制,会一句句抠歌词:“这句‘你别走’要带着气声,像被风呛到的感觉”;给纪录片配乐,能熬几个通宵找音效——“老北京胡同里的车铃声,比任何乐器都有烟火气”。

为什么是“讲台”而非“舞台”?他的答案藏着音乐人的初心

有人问刘欢:“您当年站好声音导师台时多飒,现在为什么愿意每天面对一群‘愣头青’学生?”他笑了笑:“舞台是锦上添花,但讲台是雪中送炭。现在太多年轻人想‘一夜成名’,可少了基本功,就像盖楼不打地基,风一吹就倒了。”

他总说自己是个“幸运者”。“我年轻时有人教,现在轮到我传帮带。”所以他的课,专业课只占三分之一,剩下都是“人生课”:告诉学生别急着签约,“先把自己练成‘匠人’”;鼓励他们多听民谣“那是老百姓的心跳”;甚至劝他们少熬夜,“嗓子是吃饭的本钱,别学我年轻时傻拼”。

去年冬天,有学生拍到他下课后在食堂排队,手端一碗炸酱面,边吃边和同事讨论“下节课该给学生讲什么”。照片里,他围着厚围巾,笑眼弯弯,和舞台上的“王者”判若两人,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像“音乐人”——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:唱得了万人演唱会,也守得住三尺讲台;写得出传世金曲,也等得得起新人成长。

所以,刘欢现在在哪里?他在北师大的教室里,教学生“用心唱歌”;在录音棚里,和年轻人琢磨“怎么让老歌新”;在公益晚会上,用从头再来温暖打工人。他用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工作”,不是站在哪里,而是把音乐种在哪里,让它生根发芽。

下次再问“刘欢在哪里”,或许可以改个问法:“刘欢把音乐,种在了谁心里?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