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鸡,凭什么让90后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?

凌晨一点,我刷到一条网友的评论:“最近总想起刘欢唱的鸡,‘小鸡小鸡叽叽叽’,当年跟着唱的我,现在居然当妈了。”

刘欢的鸡的歌曲

我愣了三秒——刘欢唱过鸡?

这位以好汉歌弯弯的月亮刻进华语乐坛的歌者,他的名字总和“经典”“大气”“厚重”绑在一起,怎么会和“叽叽叽”的小儿扯上关系?

刘欢的鸡的歌曲

可紧接着,那段尘封的记忆就涌了上来:1990年代末的夏天,我坐在奶奶家的藤椅上,守着14英寸的电视机看小鸡历险记,片尾曲响起,一个低沉又温柔的男声唱:“小鸡小鸡叽叽叽,清早起来找妈妈;东跑西跑找不到,急得叽叽叽。”

妈妈走过来,摸着我的头说:“这是刘欢叔叔唱的,你知道谁不?就是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那个大哥哥。”

那时我根本不懂刘欢有多厉害,只觉得这歌“好好听”,连鸡叫都唱得比院子里的芦花鸡还像。

一、那首没进专辑的“儿歌”,藏着刘欢的“柔软”

后来查资料才知,这首歌叫小鸡找妈妈,是1993年为动画电影小鸡历险记量身打造的主题曲。没有打歌宣传,没上过春晚,甚至没进刘欢的任何一张专辑,却像颗悄悄埋下的种子,在90后的童年里发了芽。

有意思的是,刘欢当时唱这首歌,完全没当“正经事”。他在一次采访里笑着说:“导演找到我,说给孩子们唱个歌,我想着嘛,儿歌嘛,随便唱唱,哄孩子高兴就行。” 可“随便唱唱”里,藏着他对“儿歌”的认真。

没用电音没加技巧,他用最接近说话的声线,把一只小鸡找妈妈的慌张、委屈,到最后找到妈妈的雀跃,唱得活灵活现。比如“找妈妈”三个字,尾音轻轻上扬,像小朋友扯着大人的衣角;而“急得叽叽叽”里,他又模仿了小鸡的颤音,带着点憨厚的委屈,连当时几岁的我都觉得“这只鸡好可怜”。

后来才知道,刘欢有三个女儿,他给女儿唱儿歌时,就是这样的声音——不是舞台上的歌王,而是一个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爸爸。

二、“我总想起奶奶家的鸡鸣”,原来我们记的不是歌,是时光

前几天在一个母婴群里,有人发了小鸡找妈妈的音频,群里瞬间炸了锅:

“天啊,我小时候跟着这个歌学鸡叫,被我妈打了多少次!”

“我妈说,我一哭她就放这个,我一听见就停哭,真的!”

“原来刘欢唱的?我一直以为是那个动画片的配音呢!”

有个90后妈妈说,前几天她带女儿回老家,院子里传来鸡鸣,女儿突然指着外面:“妈妈,就像歌里的小鸡!” 她一下子哭了——原来那些被我们“忘记”的儿歌,一直藏在我们的生命里,等着某一天,被下一代的眼睛唤醒。

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这么多年过去,还有人记得小鸡找妈妈。它不是什么“神作”,没有复杂的编曲,没有深奥的歌词,却像奶奶灶台上的粥,带着小时候的烟火气,温温地熨帖着心。

三、刘欢的“反差萌”:原来“歌神”也懂我们的童年

这些年,大家总说“刘欢的歌太老了”,可他却总在不经意间,露出和我们“同一频道”的一面。

比如他在中国好声音当导师,选了一首跟我出发,学员问他:“这首歌要怎么唱才能有力量?” 他笑着说:“你要想想,小时候放学跑回家,喊着‘妈我回来了’,那种劲儿,就是力量。”

比如他给女儿唱小兔子乖乖,视频传到网上,网友说:“原来唱好汉歌的刘欢,哄孩子时声音能这么软。”

原来,那些“经典”不是刻在石头里的碑文,而是藏在生活里的温度。刘欢的歌里有我们的青春(少年壮志不言愁)、有我们的爱情(弯弯的月亮),也有我们的童年(小鸡找妈妈)。它们就像不同季节的阳光,照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,却一样温暖。

结语:原来有些歌,从来不是“唱”的,是“活”的

前几天我又听了小鸡找妈妈,窗外刚好有鸡鸣。我突然想起,当年奶奶家的那只芦花鸡,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叫我起床,叫声和歌里的“叽叽叽”一样,清亮又亲切。

原来我们记的不是刘欢的鸡,而是那段不用着急长大的时光,是那个愿意蹲下来听我们说话的大人,是奶奶手里端的那碗鸡蛋羹,是妈妈唱着儿歌哄我们入睡的夜晚。

刘欢说过:“音乐是用来连接心的。” 小鸡找妈妈没让他得奖,没让他涨粉,却把无数人的童年和心连在了一起。

这大概就是“好音乐”的样子——它不一定要有多火,只要有一个听到的人想起“啊,原来我还这样活过”,就够了。

现在,你突然听到小鸡找妈妈,会想起什么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