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人生,究竟是“赢”在清醒,还是“败”给了时代的一句“不爱美”?

提到刘欢,你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是什么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嘶吼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缱绻的深情吟唱,还是近年来综艺里那个顶着“地中海”发型、穿着随意、偶尔还会调侃自己“颜值不够才华来凑”的中年大叔?

刘欢的闰成败人生豪迈

有人说他“赢”:华语乐坛的常青树,内地“音乐教父”,用才华征服了几代人,连王菲都曾公开表示“最想合作的歌手是刘欢”;也有人说他“败”:巅峰期隐退过久,错过了流量时代,明明有顶级的音乐素养,却没能像一些歌手那样把“事业版图”做到最大。可翻开他60多年的人生轨迹,你会发现——所谓“赢”与“败”,从来都不是用世俗标准就能定义的标签。他只是活成了娱乐圈最稀有的样子:清醒,且从容。

30年前,他是“中国流行音乐天花板”,却偏要走“下坡路”

刘欢的闰成败人生豪迈

1987年,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,24岁的刘欢站在聚光灯下,唱响世界在手中转动。那时的他,一头浓密的黑发,眼神清亮得像藏着星星,声音里既有古典音乐的醇厚,又带着流行音乐的张力。没人能想到,这个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毕业的“学霸”,会成为中国流行音乐从“邓丽君时代”走向“原创时代”的关键人物。

接下来的几年,他的歌火遍大江南北: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出了普通人的热血,弯弯的月亮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柔,千万次的问成了北京人在纽约的灵魂注脚。1993年,他在央视春晚唱今儿个高兴,舞台上他载歌载舞,西装笔挺,笑容灿烂,成了无数人心里的“国民偶像”。按现在的说法,那才是他“流量巅峰”——磁带销量破百万,商演接到手软,连出场费都炒到了数万元(上世纪90年代的“天价”),完全能靠颜值和身材在娱乐圈“躺平”。

刘欢的闰成败人生豪迈

可刘欢偏偏“走了下坡路”。90年代中后期,正值内地娱乐经济起飞,身边不少朋友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、发了更多专辑、上了更多综艺,他却渐渐减少了公开露面,一头扎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课堂里,当起了教授。“我喜欢琢磨音乐本身,不喜欢追着名利跑。”后来他在采访里说,“那些热闹会过去,但好歌能留下来。”

有人骂他“傻”,放着钱不赚,非要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。可转头看看那些“捞金狂魔”,有几个能像他一样,几十年后提起,依然只有“作品”没有“黑料”?他不是不懂规则,只是从没把规则当回事——在他眼里,音乐的尊严,比流量重要多了。

从“乐坛巨星”到“秃头大叔”,他对世界说了句“爱咋咋地”

2012年,刘欢因为中国好声音导师身份重回大众视野。可观众看到的第一眼,却不是他的歌声,而是他稀疏的头发和发福的身材。“头发怎么了?那是我用才华换的!”他在节目里自嘲,“年轻的时候压力太大了,琢磨琢磨歌,头发就没了,后来琢磨琢磨怎么减肥,发现食欲挺好,就索性放开了。”

当时的娱乐圈,正是“颜值经济”最盛的时候,对着镜头“素颜”“不修边幅”的艺人,稍不注意就会被贴上“邋遢”“不尊重观众”的标签。可刘欢偏偏反其道而行:他不染发、不减肥、穿着爷爷辈的毛衣就上综艺,点评选手时直来直去,甚至因为“太较真”被网友调侃“刘欢老师你是不是得了‘强迫症’?”

2018年,歌手节目请他“复出参赛”,他答应了,却提了个条件:“别让我焗油,我就这样上去。”舞台上,他穿着黑色夹克,头顶“地中海”,用60岁的嗓音唱了从头再来,开口跪的瞬间,所有人都忘了他的发型——因为那声音里,藏着半辈子的故事和故事里的悲喜。

有人问他:“就不怕被观众笑话吗?”他笑得特坦然:“笑话我头发?他们先笑话我唱得不好再说呗。我刘欢是谁?是用音乐说话的人,不是靠头发混饭的。”这些年,他确实没少被议论,可他从未辩解,更不会为了“迎合审美”去改变自己。在娱乐圈这个“人人戴面具”的地方,他活成了最“任性”的异类——不讨好,不迎合,只做最舒服的自己。

人生最大的“豪迈”,不是名利,而是把“选择权”握在自己手里

刘欢的“清醒”,还体现在他对家庭的选择上。1990年,他和卢璐在飞机上偶遇,彼时刘欢已是“国民歌星”,卢璐却只是空姐。可两人却一见钟情,刘欢直接对卢璐说:“我这人工作忙,可能顾不了家,你愿意跟我吗?”

没房、没车,只有一腔热忱的卢璐,愣是点了头。结婚30多年,刘欢从不避讳对妻子的“宠”:卢璐想开服装店,他二话不说拿出积蓄支持;女儿要学音乐,他亲自教,却从不强迫“子承父业”;就连后来他身体状况不佳需要静养,也是卢璐一直陪在身边,照顾他的饮食起居。

很多人说:“刘欢是怕老婆吧?”他却说:“不是怕,是敬。她当年不图我名不图我利,跟我过苦日子,我得对她好。”这种“把家庭放在事业前面”的勇气,在娱乐圈里,比任何“商业神话”都更难得。他说过:“我可以少唱几首歌,但不能多陪一会儿家人。钱可以慢慢赚,但孩子的成长,妻子的陪伴,错过了就回不来了。”

2019年,刘欢因为身体原因,彻底淡出了公众视野。有人惋惜:“这么好的歌手怎么不唱了?”他却说:“唱不动了,膝盖不行了,体重也压不住了。人生总有些时候,要学会‘刹车’。”如今的他,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和妻子旅行的日常,或者弹弹钢琴、教教学生,脸上总是带着满足的笑。

原来真正的“人生豪迈”,从不是站在巅峰时有多风光,而是在该急流勇退时有多坚决;从不是拥有多少名利,而是能把人生的“选择权”牢牢握在自己手里——想唱歌时就全力以赴,想休息时就坦然归隐,想和家人在一起时,就暂时把聚光灯关掉。

结语:所谓“成败”,不过是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

回看刘欢这60年,你会发现他从未和谁“较劲”:不和时代较劲,不和名利较劲,更不和外界的眼光较劲。他只是想唱歌,就好好唱;想教书,就好好教;想陪家人,就放下工作。这种“不争”,不是放弃,而是通透——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什么是浮云一瞥。

所以,刘欢究竟是“赢”还是“败”?或许答案早已藏在每一首经典歌里,藏在他坦然面对脱发的笑容里,藏在他牵着妻子散步的背影里。人生这条路,从来没有标准答案,有人把“赢”定义为站在万人瞩目之巅,有人把“输”定义为错过了流量时代的红利。

可刘欢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赢”,从来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,而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——不慌不忙,不卑不亢,这,才是最豪迈的“人生赢家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