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红顶流刘欢的音乐启蒙,究竟藏着怎样的“幕后大师”?

提起刘欢,脑子里先蹦出来的总是一串标签:“乐坛常青树”“高音之王”“好汉歌灵魂嗓音”。从80年代用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大江南北,到如今歌手舞台上依旧稳如泰山的实力唱将,他的嗓子仿佛装了个永动机,几十年下来,不仅没垮,反而越磨越有味道。但很少有人问过:这么一位“老天赏饭吃”的歌者,他的音乐启蒙到底是谁?谁把他从天津的小胡同,一步步推向了中央音乐学院,推上了华语乐坛的顶峰?

刘欢的老师是谁

要说他老师,得先聊聊“天赋”这回事儿。刘欢自己也承认,他小时候没正经学过音乐,全靠一张“破嗓子”瞎吼。直到14岁那年,他考进天津一中,遇到了改变一生的黑茂楠老师——这名字现在年轻观众可能陌生,但在80年代的天津音乐教育界,他可是个“传奇人物”。

黑老师教的是音乐,但从来不把乐理当死规矩记。他总说:“唱歌不是数理化,别跟音符较劲,得跟情绪较劲。”刘欢第一次见他,是在学校的合唱排练室。那天黑老师没让学生们唱谱,而是让他们闭上眼睛,听窗外的风声、鸟叫,甚至隔壁班的吵闹声。“你们听,风从远处来是低低的,到你身边就变轻了,这就是旋律的起伏。”刘欢当时就愣住了:原来唱歌不是“喊”,是“听”。

刘欢的老师是谁

黑老师看出了刘欢的“不一样”——他总能把跑调的歌词在脑子里“掰”回来,和声听起来比主旋律还舒服。于是破格让他进合唱队当领唱,还把自己攒了半年的工资买的卡式录音机借给他,让他跟着里面的歌剧学。那时候的录音机是稀罕物,刘欢捧着它听了半年图兰朵,连做梦都在唱“今夜无人入睡”。后来他回忆:“黑老师没教过我多少技巧,但他让我知道,音乐是‘活’的,得带着人的温度走。”

黑老师最厉害的,是会“因材施教”。刘欢声域宽,但年轻时不知道怎么用,高音全靠吼,嗓子经常哑。黑老师没让他少练,而是给他出了个“怪招”:每天放学后去公园听相声,模仿相声演员的“气口”。 “相声演员说话一句接一句,气不断但字不乱,你学这个,高音就不飘了。”刘欢半信半疑练了三个月,果然发现嗓子“沉”了下来,高音不用蛮力也能唱得又稳又有穿透力。这事儿后来成了他采访里的“经典梗”,但只有他知道,没有黑老师那“跳出音乐教音乐”的脑洞,他可能早就成了“高音炮”,而不是“刘欢”。

刘欢的老师是谁

更难得的是,黑老师从没把刘欢当“天才”捧着。有次刘欢拿了市里歌唱比赛一等奖,回家跟老师显摆,黑老师听完一句夸都没给,只问他:“你唱的时候,看见歌词里的‘黄河’了没?能听见它在耳边流吗?”刘欢一时语塞。从那以后,他再唱歌,总想着“词里有什么画面”“该用什么颜色唱”。后来他唱弯弯的月亮,里头的“泪水”“故乡”,都是被黑老师“逼”出来的细腻。

如今刘欢成了娱乐圈的“活化石”,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,他总说:“哪有什么秘诀,就是黑老师当年把我当‘人’教,没当‘机器’教。”是啊,现在太多人教唱歌先教技巧,呼吸、发声、换气一套公式下来,唱出来的歌像流水线上的产品,唯独缺了人味儿。而黑茂楠教给刘欢的,从来不是“怎么把音唱准”,而是“怎么让音乐走进人心”—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,刘欢的歌能传唱至今,因为他唱的从来不是旋律,是故事,是生活,是被黑老师“种”在心里的那颗音乐的种子。

所以你看,有时候所谓的“大师”,不一定非得站在聚光灯下。那个在天津一中的合唱排练室里,让你听风声、练气口、教你“看见”歌词的老师,才是撑起一个时代声音的幕后脊梁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