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刘欢,大众印象里永远是“歌手”的标签——高亢的嗓音、国民级的歌曲,几乎承包了几代人的KTV记忆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,这位音乐界的“教科书级人物”,其实和电视连续剧早就纠缠了二十多年,甚至可以说,他用音乐给不少经典剧集“按下了播放键”。
北京人在纽约一开口,90后集体DNA动了
提到刘欢和电视剧的缘分,绕不开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。这部剧当年有多火?用“现象级”都显得单薄——它不仅是第一部引进中国并引起轰动的美剧改编作品,更让“如果你爱他,就送他去纽约;如果你恨他,就送他去纽约”成了当年的流行语。
而刘欢,就是这部剧的“声音代言人”。他演唱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,前奏一起,键盘声像纽约地铁的轨道一样“咔咔”撞进耳朵,紧接着他那标志性的高音爆发——“千万次地问,你到底在哪儿?”——不是单纯地唱,而是把王启明(姜文饰)在纽约的挣扎、迷茫、对故乡的思念,全部揉进了旋律里。
你可能不知道,这首歌的录制过程堪称“煎熬”。刘欢后来在采访中说,为了找到那种“漂泊感”,他和制作人录了三个通宵,嗓子哑了就喝点蜂蜜水,歇半小时接着来。如今回头看,这首歌早已不是“剧插曲”,而是成了90后青春的BGM——多少人听着它学英语,多少人跟着它哼唱,仿佛那段“出国潮”的热血与迷茫,全被刘欢的嗓子给“录”下来了。
不仅是唱,他还给甄嬛传“搭了骨架”
如果说北京人在纽约是刘欢和电视剧的“初次牵手”,那2012年的甄嬛传,就是他把“音乐人”的标签刻进了剧集的DNA里。
甄嬛传有多火?至今仍是“古偶剧天花板”,连台词“贱人就是矫情”都能成网络梗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,这部剧的灵魂人物,除了导演郑晓龙,还有刘欢——他是这部剧的音乐总监,不仅作曲、制作,连主题曲凤凰于飞都是他亲自演唱的。
这首歌有多绝?前奏一响,古筝和琵琶像水波一样荡开,刘欢的声音没有之前的“高亢”,反而带着点烟嗓的沧桑,像极了后宫里每个女人的“戏”。歌词“旧人泪浇新发达,新人无奈旧人殇”,简直是把甄嬛从“天真少女”到“腹黑太后”的一生都唱透了。
更绝的是,刘欢给不同角色都写了专属“BGM”。安陵容的红颜劫,温实初的采莲,连华妃都有专属的惊鸿舞配乐。他后来解释:“好的电视剧音乐,不能抢戏,得像空气——观众可能听不出名字,但没了它,剧情就‘喘不过气’。”结果呢?甄嬛传播了十二年,至今还有人拿着“刘欢作曲”的标签去二刷,就为了听听这些“藏进旋律里的人心”。
他还说:“电视剧音乐得‘剥开给人看’”
刘欢和电视剧的缘分,从来不是“顺便唱首歌”那么简单。他像个较真的“老匠人”,对每一部剧集的音乐都抠到细节。
拍大秦帝国之裂变时,他为商鞅写了首风萧萧兮,歌词全是古文,甚至用了“秦音”吟唱。很多人劝他“别太晦涩”,他却说:“战国时期的人说话就是这个味儿,音乐得‘剥开给人看’,让听众闻到当时的土腥味儿。”
就连给沧海一声笑这类经典剧配乐,他都要翻来覆去听十几遍原版,生怕“破坏了侠气的魂”。他曾说:“电视剧和歌不一样,观众是带着故事听的,音乐得顺着情节的‘毛’长,不能长反了。”
原来,刘欢的“跨界”藏着这么深的执念
从北京人在纽约到甄嬛传,从大秦帝国到水浒传(主题曲好汉歌),刘欢给电视剧写的歌,要么成了“年代记忆”,要么成了“剧粉必备”。
但你发现没?他很少在综艺节目里提这些,也不给这些歌单独发专辑,就像个“幕后推手”。有人问他图啥,他笑着说:“我更喜欢看到观众说‘这个歌一响,我就想起那集甄嬛被贬冷宫’——这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,活在别人的故事里。”
所以下次再聊刘欢,别只说他的好汉歌了。打开北京人在纽约,听听千万次的问;刷甄嬛传时,留意下凤凰于飞——你会发现,这位“歌坛大佬”,早就用音乐给咱们最爱的电视剧,悄悄写下了注脚。
毕竟,能把观众的青春和回忆,都藏进旋律里的人,可不多见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