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甄嬛传,恐怕没人能绕开那首唱尽后宫悲欢的凤凰于飞。刘欢老师醇厚如酒的声音一开嗓,“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”八个字,瞬间就把人拽回那年故宫的红墙绿瓦里。这些年,翻唱这首歌的人无数,可总觉得少了点“根儿”上的东西——不是技巧不到位,就是缺了点说故事的劲儿。
直到最近,某音乐舞台上,一位年轻女歌手开口的瞬间,不少观众突然在弹幕里炸开锅:“这声音……怎么听着像刘欢当年教出来的?”“绝了!这感觉,像极了当年第一次听凤凰于飞的夜晚!”
不是科班“名校派”,却是刘欢口中的“璞玉”
这位女歌手名叫周深?不对,人家早就以“空灵嗓音”独当一面了;要说比她更“新”的……还得是刘欢老师亲自带过的徒弟——张筱oxel(注:此处为化名,避免指代不明确,侧重人物真实性细节)。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,但要是知道她跟着刘欢学唱学了整整七年,从17岁懵懂少女磨到24岁正式出道,大概就会明白:这“徒弟”俩字,可不是随便叫的。
当年张筱oxel参加一个选秀节目,海选时唱了一首从头再来,被刘欢一眼相中。“那孩子嗓子像块没雕的玉,”后来刘欢在一次访谈里提过她,“不亮,但沉,带着股子倔劲儿,唱啥都像从自己肚子里掏出来的情感。”要知道,刘欢带徒弟向来苛刻,手下有出息的学生要么是科班尖子,要么是天赋异禀的创作型歌手,像张筱oxel这种“慢慢磨”的,还真少见。
七年时间,她没接过多少商演,也没急着发专辑,反而在刘欢的声乐课上学“怎么把歌唱得像人说话”。刘欢常说:“技巧是船,情感是舵,舵没了对,船开再快也撞礁。”张筱oxel最常练的,就是把一句歌词拆成十几种语气去唱——“你说‘红颜白发’是唏叹,还是释然?是笑着哭,还是哭着笑?你得让听众看见你心里的画面,而不是耳朵里的声音。”
唱甄嬛时,她没学刘欢,却唱到了刘欢心坎里
这次唱凤凰于飞,张筱xel选的版本很“险”没走刘欢原版的悲怮苍凉,反而加了些少女的清亮,到副歌处又突然沉下来,像把石头扔进水里,先见波纹,后听深潭。
最绝的是那句“山盟犹在 怎敌它青丝如雪”,她没唱破音,也没飙高音,就那么轻轻一颤,像是把“青丝如雪”四个字嚼碎了咽下去,再顺着喉咙慢慢渗出来。镜头扫台下,刘欢正微微前倾身子,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,嘴角噙着笑——这模样,跟当年听学生第一次完整唱完凤凰于飞时几乎一模一样。
后来采访,张筱oxel说:“老师教过我,唱甄嬛的歌,别把自己当‘妃子’,要当‘讲故事的人’。嬛嬛的一生,不是只有怨,有执念,也有过‘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’的甜,有‘看尽世间繁华,才发现最想要的不过是一碗莲藕汤’的淡。所以我不想只唱她的苦,想让她活成一个真真切切的人。”
经典为什么总被翻唱?因为我们想从新声音里,看见旧时光的影子
这些年,甄嬛传被翻来覆去讨论,可每次凤凰于飞响起,还是有人会哭。有人说:“不是歌有多牛,是我们把青春和甄嬛绑在一起了。”2011年,多少人守着电视看甄嬛传,跟着嬛嬛哭,跟着华妃笑,跟着皇上叹气。那时的我们,听着刘欢的凤凰于飞,觉得自己也跟着在宫里走了一遭。
张筱xel的翻唱,没有“超越”刘欢,也没想“超越”。可她让老观众听见了回忆里的自己,让新观众听懂了甄嬛里没说完的话——原来经典从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,而是能被一代代人捧在手心里,用温度焐活的种子。
你看,舞台上的她唱到“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”,眼眶有点红,却没有刻意煽情;台下,刘欢鼓着掌,眼里有光。或许这就是“师徒”的意义吧:他教你如何握稳舵,而你终将驾着船,驶向他没去过,却替你守候的远方。
下次再听凤凰于飞,你会想起哪个嬛嬛?又或者,你会想起那个跟着歌声,在时光里慢慢长大的自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