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甄嬛传,你脑子里肯定蹦出不少名场面:华妃的“一丈红”,皇后的“端庄温良”,还有甄嬛从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到“成为钮祜禄·嬛”的“黑化”名场面。但要是有人问你,让这部剧从“好看”变成“封神”的,除了剧情、演员,还有什么?你第一个想到的,会不会是那首一响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的凤凰于飞?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这首歌的词曲唱,全都是刘欢。对,就是那个被我们叫了半辈子“音乐圈活化石”的刘欢。当年甄嬛传找上门时,他刚做完肾结石手术,身体还没恢复利索,但一听是“讲一个后宫女人的故事”,他答应了——不是因为钱,也不是因为面子,是因为“这个故事的劲儿,够沉”。
刘欢眼里的甄嬛传:“不是宫斗,是女人跟命运的博弈”
刘欢接这活儿时,压根没当自己是“给电视剧写插曲的歌手”。他说:“甄嬛传哪是普通的宫斗剧?分明是讲一个女人被命运推着走,从天真到狠戾,再到最终看透一切的故事。我写的歌,得是她的‘心里话’,不是背景板。”
你仔细品品凤凰于飞的词——“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,春花秋月里。如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,漂来又浮去。”这哪是后宫嫔妃能说出口的?分明是一个女人半生浮沉后,站在紫禁城之巅的独白:那些年争过的宠、斗过的心、爱过的人,最后都像“雾里看花”,一场空。
作曲上,刘欢更绝。没用大编制的交响乐,也没搞时髦的电音,就一架钢琴,加上古筝、笛子,旋律走的是“中国风慢板”,前奏一起,像不像甄嬛深夜在碎玉轩抚琴时,眼角的泪?刘欢后来采访说:“我没写‘甄嬛的歌’,我写了‘每个女人都有的那首歌’——关于爱,关于失去,关于不得不咽下的不甘。”
为什么是刘欢?换个人,这首歌就没这味儿了
你可能要问,这么多歌手,为什么非得是刘欢?
你想啊,凤凰于飞要唱什么?要唱出“初见的懵懂”,唱出“背叛后的心碎”,唱出“权倾朝野后的孤独”。不是飙高音就能搞定的,得有“阅历”,得有“故事感”。
刘欢有啊。他唱千万次的问时,声音里是探索未知的倔强;唱好汉歌时,又是市井的烟火气。到了凤凰于飞,他收敛了所有技巧,用最“苍”的嗓音,压着情绪唱——“所幸enantioseou you,所幸得遇你”是温柔,“是悲是喜 不容猜”是决绝,“心字成灰 爱恨湮灭”是绝望。
更绝的是,他给自己写了句段落的气口——不是鼓点卡点,不是歌词停顿,就是“啊”一声的叹息,像极了剧中甄嬛在御花园里走着走着,突然想起年世兰的背影,突然红了眼眶。这种“不刻意”的共情,是多少歌手练不来的?
当年导演郑晓龙拿到Demo时,当场落泪:“对,就是这种感觉——不是唱给我听的,是唱给每个在生活里‘斗过’的女人听的。”
十年了,我们还在听凤凰于飞,到底在听什么?
今年是甄嬛传播出第13年,剧里的人换了茬,但凤凰于飞的播放量,每个月还在涨。
为什么?因为这首歌早就不属于甄嬛传了。
加班到凌晨的年轻人,听着“忘忧草 情未了,牵不到 祇手偕老”,想起那个曾经说“一起到白头”的人;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中年人,哼着“来又如风 离似露,悼着岁月忘语”,想起自己年轻时“不信命”的劲头。
刘欢早看透了:“好歌从不过时,因为它写的不是‘哪个人的故事’,是‘所有人的心事’。甄嬛传会老,但女人心里的那些软肋和铠甲,永远不会。”
所以啊,下次再看甄嬛传,别光盯着剧情了。当凤凰于飞的前奏响起,你试着闭上眼——那不是刘欢在唱,是无数个“甄嬛”在说:“你看,我们都曾以为爱是全部,后来才发现,能自己扛过去的,才是人生。”
这才是“刘欢+甄嬛传”最绝的地方:他没有写一首“剧神曲”,他用一首歌,给每个在生活中“斗”过的人,递了张纸巾——上面写着:“别怕,我们都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