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重庆的社交媒体突然“炸”了——有在洪崖洞吃火锅的网友拍下邻桌那个熟悉的光头,戴着黑框眼镜,正低头跟同桌人小声说笑着。镜头晃了两下,有人忍不住惊呼:“那不是刘欢吗?”一时间,“刘欢在重庆”的话题爬上了本地热搜,评论区里大家琢磨开了:“他来重庆干嘛?开演唱会没消息啊?”“说不定是来采风,重庆的烟火气最适合写歌了。”
要知道,刘欢老师这几年几乎“隐身”在大众视野里。以前一年还能在几个音乐综艺里见见,最近两年除了偶尔露面唱几首老歌,连微博都懒得更新。很多人以为他早就“退休回家享福”了,毕竟谁不知道他多年前就因为身体问题,得严格控制饮食,连酒都得戒得干干净净?结果这次突然在重庆被拍到,倒让大家都好奇起来:这位乐坛常青树,背地里在忙活什么呢?
不为开唱不为站台,那他在重庆忙啥?
说起来,刘欢跟重庆的缘分可不浅。早些年他就在采访里提过:“重庆的山、重庆的水,连说话的调调都带着音乐感。”当年拍好汉歌MV,剧组特意跑到武隆取景,他说站在天生三桥下面,感觉自己是唱着歌走过了梁山好汉走过的路。后来重庆办音乐节,他二话不说就来当压轴,还笑着跟台下观众说:“你们重庆人的豪爽,我唱歌都得跟上你们的节奏。”
这次现身,有网友说他住在解放碑附近的酒店,每天下午都会去长江边走走。还有在黄葛树公园偶遇的市民拍到他坐在石凳上,戴着耳机,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,时不时抬头看看江对面的南滨路,嘴里跟着轻轻哼几句。这么看来,八成是“采风”来了?
不过咱们的刘欢老师,采风可不是随便拍拍照听听歌那么简单。以前录中国好声音那会儿,他有次为了学内蒙古长调,带着团队在草原上待了一周,跟着牧民吃住,天天凌晨四点多起来听草原上的风声。要是这次来重庆,说不定是盯上重庆的“非遗音乐”了?比如川剧的高腔,码头工人号子,就连火锅店里的划拳声,他都能听出节奏里的故事。
从好汉歌到“隐身江湖”,他到底图啥?
说到刘欢的歌,哪首不是刻在DNA里的?千万次的问里的深情,从头再来里的劲儿,弯弯的月亮里的温柔。可大家发现没,这几年他越来越少发新歌,连商演都推得七七八八。有次采访问他怎么“突然佛系”了,他乐呵呵地说:“年龄大了,得把时间留给能‘沉淀’的东西。”
现在他琢磨的,估计就是那些“沉在土里”的音乐。前两年他牵头做了个“古诗词音乐计划”,把诗经、唐诗宋词谱成曲,说要让现在的孩子“能像听流行歌一样,记住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”。这次来重庆,说不定就是在找新的灵感——你看重庆的吊脚楼,青石板路,背篓里的山歌,不就是活生生的“行走的老祖宗文化”吗?
而且啊,刘欢这人最讲“情义”。以前他帮过无数音乐人,不管是成名歌手还是没出道的小姑娘,只要开口,只要音乐靠谱,他从来没推辞过。这次在重庆,说不定是跟本地的音乐人碰头?重庆这几年冒出来不少独立乐队,唱着方言摇滚、民谣,说不定他看上哪个了,想给人“指点迷津”呢?
网友最在意的:什么时候能再听他唱“一声我一声你”?
其实大家琢磨他来重庆干嘛,说到底还是惦记他的歌。有评论说:“要是能在重庆开个小型音乐会,我买站票都去!”“刘欢老师唱现场,那简直是耳朵的享受啊。”
倒也不是说非得开大场演唱会,就像当年他在北京小酒馆里,抱着吉他给十几个观众唱凤凰于飞,那种感觉才叫珍贵。重庆这地方,街头小巷都藏着音乐细胞,说不定哪天刘欢老师突然在磁器口的老茶馆里,端着杯盖碗茶,跟着川剧班子哼几句,那才是最“刘欢”的场面。
不管他这次来是采风、是帮人、还是就是纯粹来碗重庆小面的,只要他还在琢磨音乐,还在为好声音“折腾”,咱们听众就有盼头。毕竟这世上,能把古典唱出流行味,把生活写成歌的人,可没几个。刘欢老师要是真在重庆憋了个大招,那咱们可得搬好小板凳等着了——毕竟,谁不想再听他用那嗓子,唱唱咱普通人的故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