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的女儿踏入娱乐圈,是“拼爹”还是真凭实力破圈?

提到刘欢,无人不识这位华语乐坛的“大哥级”人物——一曲好汉歌唱尽江湖豪情,用弯弯的月亮温柔了岁月,他的嗓音厚如山间回响,地位稳如行业标杆。可鲜少人知道,这位“歌坛常青树”的女儿刘熙,几年前悄悄走进了大众视野。没有靠父亲的光环铺路,没在综艺里“卖惨”博同情,她像一株扎根泥土的植物,在音乐剧舞台、影视片场慢慢长出自己的枝丫。星二代的标签从未消失,但她偏要用实力让这个标签变成“加分项”而非“定义符”。

刘欢熙

从“刘欢女儿”到“音乐剧女主”:她把“关系”变成了“入场券”,却没走捷径

2021年,音乐剧隐秘的角落选角启动,刘熙出现在面试名单里。消息一出,质疑声比掌声先到:“刘欢的女儿?肯定是内定吧?”可舞台上的她,用一记高难度的咏叹调堵住了所有嘴——演普普妹妹时,她把角色的倔强与脆弱揉进歌声里,眼神比台词更有穿透力;演反派时,又能用低音区营造出毛骨悚然的气场。导演后来采访直言:“她试戏时完全没提父亲,只说‘我演了这个角色,想试试自己够不够格’。”

刘欢熙

这几乎是刘熙的“职场密码”:从不谈“我是谁的女儿”,只说“我能做什么”。大学学音乐剧专业时,她就在小剧场跑龙套,从群演到 understudy(替补),一熬就是三年。有次妈妈咪呀全国巡演,主角突发疾病,她临时顶上,连演三场嗓子出血也没喊停。后台化妆间里,她对着镜子做热身的样子,像极了刚入行的普通追梦人——哪有什么“星二代光环”,只有对舞台近乎偏执的敬畏。

逃离“舒适圈”:当女儿决定“撕掉”父亲的标签

刘欢从未刻意为女儿铺路。早年间刘熙想学音乐,他只扔下一句:“喜欢就自己练,我教你,但你别指望我帮你找关系。”后来女儿想进娱乐圈,他反而劝:“这条路比你想的难百倍,除非你真的‘非做不可’。”

刘熙没回头。她拍的第一部戏是文艺片我的阿勒泰,演一个在草原长大的女孩,为了贴近角色,她在内蒙古牧民家住了两个月,晒黑了十度,跟着学牧歌、挤牛奶。有场哭戏,她真把自己当成牧民家的孩子,想到和父亲聚少离多的童年,眼泪止不住往下掉,连导演都喊“卡”了三次——她不是在“演”,是真的把自己揉进了角色里。

比起影视剧,音乐剧才是她的“主战场”。她说:“舞台是‘live’的,观众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呼吸和情绪,这里没有NG,没有替身,只有‘做到最好’或‘被淘汰’。”去年她主演的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,连演20场,场场爆满。有观众评价:“听她唱Think of Me时,突然理解了刘欢老师的嗓音天赋——原来好的基因,是要靠后天的拼命才能‘激活’的。”

“拼爹”没错,但“不拼爹”才更酷

娱乐圈从不缺星二代,有的靠流量出道,有的靠资本捧场,可真正能站住脚的,少之又少。刘熙的特别之处,在于她从不回避“刘欢女儿”的身份,也从不依赖这个身份。

接受采访时,有记者问她:“压力大吗?毕竟你爸爸是刘欢。”她笑了:“压力大啊,但不是因为他是‘刘欢’,而是因为我想成为‘刘熙’。我知道大家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我,那我就做得更好——这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。”

如今,她手握音乐剧“白玉兰奖”提名,主演的网剧猎罪图鉴播出后,微博上有不少观众说:“原来她是刘欢的女儿?完全看不出来,演技很自然。”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答案:拼爹,拼的是起点的高度;但能走多远,拼的永远是脚下的力气。

刘熙的故事,或许给所有星二代上了一课:光环是礼物,也可能是枷锁。怎么用,取决于你想成为谁的附庸,还是想成为自己。就像她在一次采访里说的:“父亲给了我一双好嗓子,但唱什么歌、怎么唱,终究要我自己选。”

那么问题来了:当刘熙终于不用再靠“刘欢女儿”的身份被记住时,下一个会让她“破圈”的,又会是什么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